比较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探析

来源: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3-01-05 13:25:03 点击: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提出,全党和全体中国人民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本文基于比较视阈下,结合国情和世情,充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科学性。揭示了制度自信在得到全体人民认可进而转化为精神力量和生活态度时,投身于实现中国梦便是自觉。

关键词:新时期;理论实践;制度自信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站在历史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的中国万象更新,生气蓬勃,同时新问题,新矛盾,新世态挑战重重,回望历史与展望未来,我们的制度应更加自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制度应自信。对其本国制度自信者,尤怀对其本国制度之温情与敬爱。附有此情怀者,对其本国制度不至于偏执的虚无,亦不会自以屹立制度之巅峰,却将本家不敷,推诿于他人。当信本国制度自信国民之比数渐多者,乃国之向前发展希望也。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制度自信即是全体中国人民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主心骨,以及人民当家做主的冲锋号。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符合国情下,统一于党的领导,坚持把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呈现特色和亮点。”[1](p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支柱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厚植于中国的宏伟践行中。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一、比较中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相比,中国特色制度——适宜国情以及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科学制度,与美苏的现实比较优势也是中国制度自信的底气驻地。

1.与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

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国家,以博弈和角逐为内核构筑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应深刻刨析揭露其本质面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旨是私有化,通过自由主义制度推行全球垄断战略,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是其三大制度基石,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试图把利益推向全球化,对抗社会主义并企图一统天下。

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并驾齐驱;以公有制为根基,政府宏观调控,同时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坚持和平共处,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无比的优越性彰显出独特的设计方针和标的,历史不断涌现超越西方发展形式的特有价值。”[2]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特的协商民主优势,同时可以实现党的集中领导和国家分权和谐卓效运转,避免西方的各种政治乱象,它逾越了西方利益集团对弈斡旋致使政治庸俗化内讧的时弊。

弗里德曼在《美国人》专栏中这样写道,通过中西制度对比后,他同样获得了中国制度的效能和特色:“相对于西方国家要虚耗好多年甚而几十年来讨论和实施议题的情况来讲,制度优势能让宏大的中国快速凝集智慧和能量处理议题”[3]。例如,医保改革,美国再三搁置,甚至扯皮推诿,但是我们中国的医保改革不但可以神速而高效的推进,而且保障了人民的切身利益。

2.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比较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言,我们绝不是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有着自己的突破和鲜明特色。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质是高度集权,以党代政,实行的是享有一定主权的加盟共和国制度;而中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连镳并轸,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翼双飞,维护了国家的和谐统一。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下的简单的按劳分配,采取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是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同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曾言道,历史自何处初叶,思想历程亦当何处伊始,而思想历程的深入推进不外乎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过去与未来平素的形式上的映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特征研究,就从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历史来考察,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列宁的构建,至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呈现出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最近追求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是实现共产主义。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升腾跌宕,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发展,荣枯交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悠远陶染。他们对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充满信心。

2.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步艰难,内外交困,列宁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建设间接民主制,即一党高度集中的政体,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上台后,逐步形成了以经济、政治高度集权为特点的斯大林模式。虽然斯大林模式有其时弊,但其强大的动员作用,使苏联腾空而起岳立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富强之国。

3.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新中国初生之际,中共八大标志了中国开始探索道路。毛泽东从社会发展进程的宏观角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规律不容改变;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等构成初阶理论体系。邓小平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只要历史表明我们的优越性足矣,其他国的社会制度怎样我们管不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指出:“构建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务必着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国情为出发点、以从实际为起点”。[4](p15)

1.经济发展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要有固若金汤融入灵魂的信仰力量,还要有强大物质能量作为信仰的中流砥柱[1](p9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维持了全球赓续期最长的将近10%的高速繁荣,当前虽仍旧维持7%上下的推进速度,然而中国还是全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能量的源泉。“2015年全球经济增进只有3.1%,世界贸易量增进只有2.6%,世界经济体增速均在连续下滑”[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功绩独领风骚。制度博弈归根究柢是引领和推进生产力发展的竞争。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进的贡献率超过了50%,成为巩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中国维持全球经济推进的加速器,足够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办大事科学性和相宜性。

历史实践一再论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稳定发展的指挥棒,是我们值得自信的安全阀。并向全球揭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是其历史承袭、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积累、完善创新中、内生性演进的成果。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2.民主政治实践

改革开放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适时的把握社会现实的发展需求,解决了新的问题,处理了新矛盾。是中国制度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集结号。

一国制度彰显一国意志。中国的繁榮兴盛,改变了自己,同时改变了世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筑学,中国由贫穷日益富强。滚滚历史充分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引领发展的生命线和风向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小结

毛泽东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中国人民在伟大祖国的伟大时代与时俱进,坚定自信,必将共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汪旻艳,管新华.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探索——兼论党的制度自信思想[J].探索,2013,(1).

[3]宁骚.比较中西制度,方知中国道路魅力[N].环球时报,2014-04-11(14).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毕吉耀,张哲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源——兼驳“中国拖累论”[J].求是,2016,(6).

作者简介:

杜亚苛(1990年—),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荐访问: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制度 视阈下
上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