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来源: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3-01-07 09:05:04 点击:

摘 要: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各类高校教学、学术、管理制度的良好运行。文章通过陈述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化突出与学术自由氛围不足,结合当今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从外部行政管理与内部精神建设出发,以寻求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现代大学制度,以求得民办本科院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行政化;学术自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办本科高校经过历史的筛选,成为为社会输送人才不可或缺的办学形式,我国的民办高校以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随着其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为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就必须建立起好的精神内核,辅之以科学的管理,因此,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制度从形成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认的基本特征。它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体现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上,主要是“大学自治”,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制度特征。它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一种学术内行的自我管理,我们通常称之为“教授治校”。它的教学模式则是“通才教育”。因此,如果对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可以说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再加通才教育。大学是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早期主要是处理与神权、教权的关系,后来主要是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现在则更多的是处理与市场、产业界和商业界的关系。

1.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现状

(1)外部行政组织完备,能够进行高校的管理与运行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公办高校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很快地兴起并不断扩张。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以公办高校发展为模板,为了有效地使学校内部运行,在行政管理上,也多借鉴公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其组织部门的设立也多效仿公办高校的形式。和大部分公办高校的组织形式一样,民办本科高校需要设置自身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规范,,当然也必须包括组织互动、组织控制等等。这种内部的组织管理体系需由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一起形成系统的层级体系,主要目标是完成学校管理,保障组织内部的合理运行。从校长到各类事务的副校长、从各项事务的处长到副处长、科长等等, 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形成了高校内部一整套的管理系统,以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

有了公办高校的管理体系,民办本科高校在发展之初就更多的借鉴了这种组织和制度,在长久的发展中,已经建立起完备的行政组织,能够保障学校内部的管理和运行。

(2)内部精神建设不断提升,能够保障日常教学的开展

高等学校的建立,除了依托外部的组织制度之外,内部的精神建设也必不可少。民办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建立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内核,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建设,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式探索,从校园文化制度到学生精神建設,无一不体现出民办本科高校在内部精神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主要集中于内部的精神建设,传统的“学术自由”精神,并不会因为办学形式的改变而消失,民办本科高校在这一方面也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内部精神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以保障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

2.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即使民办本科高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现行的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还未完全地建立起来,轮廓还不是很明晰,在建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和误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行政化倾向过于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大学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功能日益彰显,超越了对人文知识的继承和创造,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成了大学的职能。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办学形式多样化,各类大学的规模与功能不断扩大,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民办本科高校在这一历史洪流中,也不可避免的有以上的发展和变化,日益复杂的管理系统和人员结构,使得大学管理有了巨大的变化——日趋行政化。各类大学中已经不是学术权力为主导,而是行政权力日益膨胀,两种权力的纠结和博弈成为当今大学权利结构的一大特征。

杨移贻教授也指出由于大学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和经济部门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的投入和控制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现代大学越来越像一个行政机关,各国大学为提升工作效率,纷纷提倡马克斯.韦伯所描述和论证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换句话说,大学的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当代高等教育就是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市场力量三者的纠结博弈中发展的,这一现象在当今民办本科高校中,也普遍存在。在中国,因为传统文化中缺乏学术自由的基因,因为数千年的封建集权统治,因为“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的文化传统,因为实用主义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的主导,因为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滞后,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更加突出,更为根深蒂固。[1]

(2)学术自由氛围不足。学术自由既包括“外在自由”,又包括“内心自由”。“外在的自由”就是制度层面的自由,“内心的自由”即是精神层面的自由。“外在自由”主要表现为国家的外在管理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制定的政策与法规。法律是最常见的外在制度。法律对学术自由的实现有巨大的影响,它既可以促进学术自由的实现,又可以阻碍学术自由的实现。“内心自由”则意味着对主体自身限制的克服,故获得精神层面的学术自由的主要障碍不在主体之外,而恰恰在主体自身。[2]

民办本科高校的外在自由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办学,才可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内必须遵从大学的本质特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办学,否则亦无法实现真正的内在自由。只有内外两种自由结合在一起,方能建立适合于民办本科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这一自由在现在,还处于缺失与弥补阶段。

二、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产生问题的原因

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受到社会文化、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保守的社会文化不利于民办本科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其“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理念,源自于中世纪现代大学,学术爱好者或研究者作为一个自由的团体,自发组织在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由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在管理方面无需太多繁杂的部门和程序。随着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大学的的介入也越来越多,即使这样,在西方国家长久的“学术自由”环境的浸染下,依旧有很大一部分高校能够明白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并遵照而行。

中国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形式。各类文化机构均为国家管理和稳定而服务。民办高校发展之初,亦是为了更好的稳定社会,其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多地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忽略了自身的特性和需求。這样的社会大环境,使得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核很难在民办高校扎根,即使有一些粗略的精神建设,其生长环境也异常艰难。

2.僵化的学校管理限制了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

依托于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民办本科高校的内部管理已经难以根据学校特色和自身需求来做出改变,传统的为了提升效率而设立的层级结构,已经在民办高校管理组织模式里固化,“行政导向”的管理形式已成为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常态,过分强调“行政化”将会使学校内部管理僵化,无法体现“学术权力”,更无法建立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

三、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重构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最大障碍是管理方法不当,大学自主性缺乏,学术自由精神不彰。因此在改革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时,可以从以下外部管理和内部精神两方面同时开展:

1.外部管理方面,优化大学治理结构,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在大学治理结构方面,要逐步建立学术权力引导行政权力的机制。在民办本科高校的学术管理中,行政事务应由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事务应归还于学术权力,需要共同处理的事务,则由两种权力共同参与,通过民主协商作出决策。行政权力应当尊重学术权力,配合学术权力,同时规范个人在行使学术权力时的行为,保障学术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合法性。[3]因此,分清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在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设置一条边界,有利于保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的能力范围,又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机制,有效地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学术机构中尽量减少有行政职务的教学人员参加,避免行政权力介入过多,影响学术事务的公正性;而教学人员尽量减少对行政事务的参与,积极改变民办本科高校中盛行的“双肩挑”的做法。

2.内部精神方面,需要建立学术自由取向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完善旨在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第二,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1)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学术自由

在中国,学术自由在现行的宪法中本有体现。第一,现行宪法把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上升为法律。第二,中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与帮助,从而从根本法的高度,对公民的学术自由作了规定。然而,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术自由,仍必须制定具体的保护公民学术自由的单行条例,以保障学术自由的更好运行。

(2)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内在制度由道德、习俗等构成,它主要通过模仿和选择建立起来。因此,要建立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及继承本土有生命力的传统来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培育学术独立意识。[4]学术独立意识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学术界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术独立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者要致力于养成超然性的品性,虚静守一,专心致志,惟真理是求;另一方面,要求社会培育学术宽容的精神,尊重学术的独立与尊严。民办本科高校在学术独立意识建立中,应尽量做到以教学人员自觉维护为主,保障教学人员的人格尊严和学术尊严。

整饬学术道德,重建学术规范。学术失范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重大隐忧,它侵蚀着学术自由精神。学术失范有两个层面,一为技术层面,即作假、抄袭、贿赂、炒作等表层现象;一为精神层面,即深层次的道德失范。对前者的治理需重建学术规范,对后者的治理有赖于教学人员的道德自律。学术规范的重建,当务之急是使学术规范制度化,并辅之以一定的惩罚措施来维护其权威性。

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整人”,也不是以一种观点压倒或取代另一种观点,而是围绕学术问题,科学求真地讨论,平等自由地对话。因此在批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学术平等,学术平等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多数保护少数,因为只有多数保护少数,才能更好的听见学术讨论中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以此达到学术的繁荣和交流。

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宽容的社会氛围是实现学术自由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才能营造出平等、接纳的态度,才能保障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核——自由。如果社会有足够的宽容,那么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之间的冲突是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的。如果社会能尊重大学求真的品性,不用功利标准来衡量大学的学术,大学也不以真理来苛求社会,那么大学与社会是可以做到“美美与共”的。

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曾经长期有效的实行过,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可以为我国整个大学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在当前大学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中,不仅需要前瞻,而且需要回顾和重温。

参考文献:

[1]杨移贻.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2期

[2]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

[3]周清明.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

[4]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

作者简介:

张娟(1989--)女,陕西汉中人,西安思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推荐访问:浅析 本科 建立 高校 制度
上一篇:比较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探析
下一篇:涉罪未成年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构建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