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

来源:教育整顿 发布时间:2023-01-18 08:00:04 点击: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59-01

著名历史学家戈登·赖特曾在《历史是一门伦理学》的演讲中深情地说道:“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开阔并丰富学生们的思想,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们在探求真理时,应该非常自觉地对某些深信不疑的人类价值观念负起责任。”[1]显然,赖特先生认为即使作为学术研究的历史学也不应是冷冰冰的,而应当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给予极大地热情让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道德文盲勇敢的承担自己作为教师或历史学家的责任。

我国的现代教育在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强调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时,却忽视了人的生存本身,忽视了“照料人的心魄”这一教育的永恒使命。常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对灵魂的深入关照恰恰是现代教育最欠缺的。现代教育强调知识,强调更快更多更对地致知,却没有引导人们对知识赋予应有的人文关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应当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它通过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国格和人格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中学历史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民道德品质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社会上一些人身上出现的丧失民族自尊心和国格人格的行为,其原因多种多样,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和作用进行思考分析,不可否认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重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轻视历史学科以德育人、以史育人的独特教育作用,有的教师继续采用划书背书等教学方法,因而使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无从发挥。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师对历史事物和人物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公式化的说教,程式化的分析,记忆性的结论,忽视中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由此失去历史教育进行思想教育的意义。三是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不善于联系现实问题,不能以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指导学生认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导致历史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仅仅是应付考试的一门学科。四是历史教科书关于爱国主义和意识形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一些观点、结论,或过于深奥,或不能解释现实社会存在的多种现象,从而造成学生观念上的模糊和认识上的困难。

既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中学历史教材就必须交会学生怎样爱国。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难既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可能导致另一极端盲目爱国。正确的爱国是理智的、具体的。因为理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受到影响或者半途而废;因为是具体的,可以通过人生修养、助人为乐等思想行为体现在具体而微的事情当中,不至于大而无当。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说:“历史的价值不是表现为科学的价值,而是表现为伦理的价值,通过解放思想,加深同情,增强意志,它使我们能控制自己,而不是控制社会——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为我们现在能生活得更富于人情味,并为迎接未来作好准备。”[2]

2 历史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目标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历史知识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又是具体的。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包括物质的、精神的都蕴涵于历史知识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手稿》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的。”[3]人类进入国际化时代以后,历史知识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学科的教育,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社会性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交往关系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公民素养。

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其借鉴历史、知道当今、预知未来的特殊价值是个人或民族力量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历史悲剧的重演,从主观方面讲正是缺乏历史意识的一种结果。学校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进而养成相应的素质。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以史为鉴”的意识、道德意识和美感意识。

3 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素养和智慧

历史思维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思维活动,它是一般的思维活动与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活动的融合,是一种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形成的认识社会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认识现实的社会与认识历史的社会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数理化等学科的只是性的创造力的培养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客观知识的运用,并不存在真、善、美的内涵,这样的创造力可以用聪明来形容,不可以拿智慧来说明。智慧是通达圆满的境界、思想,聪明是专攻机械的工具、方法。历史课应当培养的是学生的智慧,而不仅仅是聪明。

人们人呢通过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考察历史发的事实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抽象概括,即历史学的历史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评价等逻辑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智力素质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思维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恰如著名教育史家康内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所说:“进入20世纪,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为智力训练的源泉。”

当然,历史教学的目的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本文所提出的三点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目的。我们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育更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历史学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67、272.

[2](美)卡尔·贝克尔.历史与人文科学[M].现代史学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8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20.

推荐访问:目的 浅谈 中学历史 教育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简牍的普遍应用与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转型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