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浅析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09:30:04 点击:

摘要:对湖北省1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养殖企业、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广大奶业企业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单位等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8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75-02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简介:舒元俊(1972-),男,四川犍为人,主任科员,主要从事湖北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湖北省奶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但近几年,湖北省奶牛养殖在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势头强劲,有效推动了湖北省奶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奶业总量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13年,湖北省荷斯坦奶牛存栏达到8.6万头(产奶牛5.3万头),主要分布在黄冈、武汉、宜昌、咸宁等9个市27个县(市、区),比2012年增加了1.4万头,同比增加19%;全省生鲜乳年总产量达到24.2万t,比2012年增加2.09万t,同比增长9%。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60个,总存栏8.17万头,占总存栏量的95%。其中存栏10 000头以上的场1个;存栏5000头以上的场2个;1 000头以上的场13个。

全省生鲜乳收购站(点)50个,其中黄冈市28个、武汉市7个、宜昌市7个、咸宁和孝感各2个,天门、恩施、十堰和襄阳各1个。生鲜乳运输车58台,其中武汉23台、黄冈21台、宜昌8台、孝感2台,恩施、咸宁、襄阳、十堰各1台。

1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三鹿奶粉和水解蛋白事件之后,各级畜牧(奶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督促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站开办者和运输车经营者落实首负责任,加强检查、检测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收购站和运输车落实收购、销售、检测、不合格乳品处理等制度,经过连续6年的生鲜乳专项整治,湖北省三聚氰胺、水解蛋白已基本杜绝,农业部组织的异地抽检已连续6年合格率达100%。为了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全省各级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 开展监测

一是配合完成农业部监测工作。主要完成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全国生鲜乳违禁物专项监测、生鲜乳国家标准指标监测、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等计划的实施。采取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测的方式,完成11项指标(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碱类物质、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冰点、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砷等)共计200个批次的监测任务,并上报检测结果分析报告。二是开展省级的监测工作。主要完成生鲜乳违禁物专项监测计划5个指标40个批次的抽样监测任务,对全省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进行清查,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督促抓好《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生鲜乳准运证》的管理。指导做好 “三表一单”使用和存档工作,落实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按农业部要求,每半年对照《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生鲜乳运输车现场检查内容》,对全省50个收购站和58台运输车全覆盖检查整改一遍。

1.2 开展专项整治

按照农业部生鲜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制定了湖北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整治以奶牛主产市(州)和奶牛养殖集中区域为重点,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过程中各类违法添加行为,重点治理非法收购生鲜乳、倒买倒卖不合格生鲜乳、恶意争抢奶源的行为。重点在有毒化学品管理,生鲜乳检验检测、各项记录单据备案、制冷贮存设备和挤奶器械维护、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整改提高。强化许可管理,严把准入关,严打非法收购运输“黑窝点”,坚决取缔不合格收购站和运输车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3 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督促各养殖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档案管理,认真填写生产、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收售奶、设备消毒等记录,将生鲜乳收购站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认真落实生鲜乳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实行 “三包一检”责任制,即:乡(镇)畜牧兽医责任人包生鲜乳收购站,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县级畜牧兽医责任人包乡(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市级畜牧兽医责任人包县(市),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做到每一个奶牛养殖场(户)、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都纳入监管范围之中。

1.4 开展培训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法规学习月活动,主要抓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奶源监管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标准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根据监测任务,开展抽样、检测和监测系统使用等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人和相关人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2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人不愿喝国产奶,更不愿消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通过整治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湖北省生鲜乳质量安全还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和隐患。目前,农业部重点监控的指标有20多项,主要有革皮水解物、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和黄曲霉毒素M1等,任何一项超标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系统抑制,产生耐药性或致癌, 另外,“两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是重大隐患,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基层执法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监测缺经费无设备,执法队伍无保障、低素质,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理。重树消费者信心,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已成为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1 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确保生鲜乳源头质量安全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湖北省奶牛养殖100头以上规模养殖虽已达到95%,但仍有5%的散养户,且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通山现代牧业、伊利乳业等少数几个大型养殖企业标准较高外,大部分养殖企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重生产轻质量,基本未开展生乳自测,同时挤奶工素质不高,卫生条件差,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应着力推进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省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组织相关专家到生产现场,指导奶农做好栏舍建设、种草、饲养技术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示范场的建设管理,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争取农机补贴、奶牛良种冻精补贴等项目,扶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促进奶牛规模化养殖,提高奶牛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鲜乳质量,从源头上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

2.2 着力推进生鲜乳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质量安全全过程监控

建立生鲜乳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湖北省此项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只有伊利等少数大型企业对其使用的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实现了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下步应积极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加大投入,对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实行实时监控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国家物联网应用工程”,申报《湖北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及可追溯平台》项目建设,推进生鲜乳网络化视频监管。通过收购站、乳企POS机作为操作工具和信息传输载体,来实现奶帐统计电子化,从而精准掌握生鲜乳数量及质量;通过定位、运输车罐口电子抓拍和无线上传图片的方式,管控运输车的营运过程;通过在收购站关键点安装摄像头和传输现场实时画面的方式,管控收购站的收奶行为。确保湖北省生鲜乳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控,提升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3 着力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确保监测范围全覆盖

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是生鲜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市均未开展生鲜乳检测工作,对辖区内的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应进一步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重点加大对奶牛养殖环节、生鲜乳生产、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和抽检频次及监测范围,并增加现场快速检测的手段,在完成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样监测任务的同时,市(县)每月应对生鲜乳收购站开展一次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基本做到省级每半年、市级每季度、县级每月对生鲜乳收购站定期巡查,巡查覆盖面要达到100%。积极推进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各地畜牧主管部门为第三方检测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本辖区第三方检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一是使乳品企业严格按照收奶合同规范收奶,促进公平交易,杜绝压级压价现象,保护奶农利益;二是促使奶牛养殖户诚信经营,杜绝掺杂使假的现象,规范收购市场秩序;三是通过日常检测,确保质量安全透明,缓解畜牧主管部门的监管压力,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2.4 着力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意识提升

奶业管理法规知识和生鲜乳相关技术宣传培训,是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应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生鲜乳安全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印发《国务院有关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法规(摘要)》制成明白纸张贴到养殖场、收购站的醒目位置,将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落实到位。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或开办讲座等形式,对收购站负责人和奶业主管部门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生鲜乳监管工作的精神,学习生鲜乳有关的法律法规。聘请知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生鲜乳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办案水平,提高奶农遵纪守法意识,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推荐访问:湖北省 生鲜 浅析 对策 现状及
上一篇:支原体肺炎合并球结膜出血1例
下一篇: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浅析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