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在于文史教育

来源:教育整顿 发布时间:2023-01-12 16:45:03 点击:

zoޛ)jiZ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职。朱家骅先生青年时期留学德国,1917年回国,经国学大师沈尹默介绍,被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教授。那时候,北京大学总共28位教授,朱家骅先生年仅24岁,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1930年兼任教育部长的蒋介石,聘朱家骅先生做南京中央大学第二任校长。

1931年,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先生,在中央大学法学院做教授,忽然接到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先生发来聘书,请他到北京大学法学院去任教。于是外祖父写信给中大校长朱家骅先生,提出辞职。

朱校长接信,当晚冒雨,赶至外祖父住所,极力挽留。朱校长说:一个大学的学风,以文学及史学两系为枢纽。他的计划是一步一步充实中央大学的文史两系,已经聘了顾颉刚先生到中大史学系。朱校长希望外祖父继续留在中大,共同努力。外祖父再三解释,对于母校北大的聘约,他没有抵抗力。自己学问还差得很远,愿意回到母校,力求上进。外祖父赞成朱校长的计划,但很惭愧,不能协助,以观其成。

这次会面,这段对话,外祖父曾有逐字逐句的记录。

朱家骅先生曾留学西洋,见多识广,又任教多年,经验丰富,亦曾主持学政,过关斩将。说出这句话,当经深思熟虑,绝非儿戏。

细想想,确也如此。一说清华,就是理工,乃1952年盲目模仿前苏联教育体制,分离文理大学所致。这个错误,遗害至今。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清华重新恢复文史学科,但终于无力扭转清华作为单一理工大学的偏见。

其实清华大学一百年前成立,自文科而始,那时中国尚无理工学科的概念。1914年,梁启超到校发表演讲,以君子为题,引述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之后清华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校训,现在台湾清华大学,还保持着厚德书院和载物书院的名称。

1925年,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独立为大学,学术空前发展,而当时该校最享盛名的四教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皆文史大师。1928年,清华创四年制本科教育,设文、法、理三学院。清华增设工学院,是1932年的事,比文史学科晚了多年。

我在美国生活了近三十年,约略所知美国各大学的专业学科设置,多少应着朱家骅先生的那句话。比如,哈佛大学非常之大,本科加研究院有15个学院之多,这里只举其最大的本科哈佛学院为例。该学院文理科系的设置,按照英文字母排列:非洲及非洲美国人研究,人类学,天文学,塞尔迪克语文,化学和生化,古典文学,比较文学,地球及行星科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经济学,英文,德文,政府学,历史,艺术和建筑史,科学史,人类进化生物,语言学,数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音乐,近东语言和文明,有机体与进化生物学,哲学,物理,心理,罗曼语文,斯拉夫语文,社会,南亚研究,统计,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视觉及环境研究,化学和物理生物,环境科学及公众政策,民间传说和神话,历史和文学,文学,神经生物学,宗教研究,社会研究,妇女研究,共42个系。其中可列为数理化的系,包括环境科学和心理学在内,有15个。其它27个系,都是文史哲专业,超过数理化专业近一倍。

再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情况。顾名思义,该校似为单一理工大学,可比国人心目中的清华。那么来看看麻省理工大学的专业设置,按照英文字母排列:航空工程,航空工程及信息技术,非洲研究,美国研究,古代及中世纪研究,人类学,应用国际研究,考古和材料学,建筑学,艺术文化和技术,天文学,生物工程,生物学,大脑及认知科学,化学工程,化学,中文,土木工程,比较传媒研究,计算机科学及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分子生物,地球大气及行星科学,东亚研究,经济学,电机及计算机科学,能源研究,工程系统,环境工程,外国语文,法文,德文,历史,建筑史,人文及工程,日文,拉美研究,语言及哲学,文学,管理,材料及工程,数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中东研究,音乐,原子科学及工程,物理,政治学,心理学,公共政策,俄文,科技与社会,城市研究和计划,西班牙文,戏剧,毒理学及环境健康,妇女研究,写作。总共58个专业中,24个属数理化,其余34个属文史哲,理工大学,竟然仍旧是文史哲专业居多。

此外,耶鲁大学总共94个专业,其中32个专业属于数理化,包括农学和环境学。其余62个专业,则都属文史哲学科,比数理化专业多出几乎两倍。斯坦福大学共有19个理工专业,但仍不及文史哲专业22个之多。

美国各大名校的专业设置,多以文史哲为重,没有单偏理工的。很难想象,如果完全没有文史哲专业,斯坦福大学还能算个大学么?也难想象,如果耶鲁大学砍掉文史哲课程,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常春藤名校?更难想象,如果哈佛的文史哲专业都排末流,哈佛还能在美国大学圈里独占鳌头。就算麻省理工大学,如果离开种类繁多的文史哲课程,恐怕也造就不出许多科技人材来了。

根据一份叫做“大学学习评估(CLA)”的报告,美国大学期望学生之所学,归纳为三:第一、批判性思维;第二、复杂推理能力;第三、书面写作表达。这三种美国大学学生作为学习总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基本学业能力,虽然也可通过数理化课程获得某些训练,但很显然,离开完整严格的文史哲课程学习,绝对不可能成功。所以在美国的大学里,文史哲课程设置,受到特别的重视。

一般而言,美国大学制度,一二年级称作基础教育时段,全部学生必须修满数理化文史哲各科,成绩合格,到三年级才可以进入专业。还有很多特别着重学业教育的美国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读完一个主专业加一个副专业,才允许毕业,而且明文规定,主专业与副专业不得有学术上的关联,如生物学与动物学就有学业关联。也就是说,以数理化为主专业的学生,最好拿文史哲做副专业,以此迫使学生避免单一学科的偏差。缺少足够的文史哲教育基础,人便与机器无异,纵会使些雕虫小技,胸无造福世界的人文理想,终难成就科学创造。看看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奖者哪国居多,便分出理工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成败,并知其中道理。

现今美国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朱家骅先生八十年前讲过的那句话:“一个大学的学风,以文学及史学两系为枢纽。”那么今日中国的大学,包括校长教授学生们在内,若想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个把名副其实的科学家,跻身世界名校之列,是否应该好好反思,彻底抛弃单走数理化独木桥的错误观念,开始重视起文史哲的教育呢?

(摘自《随笔》,有删节)

推荐访问:学风 文史 大学 教育
上一篇:“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的启示
下一篇:眼动追踪技术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应用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