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来源: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04 11:10:32 点击: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合理可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本文就如何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设计 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会儿是新闻发布会,一会儿是小品表演,一会儿是案例分析,一会儿又是观点陈述、小辩论、小讨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而大部分学生就像棋盘里的棋子,受教师操纵,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安排被动地学习。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能够收获什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可行性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这就必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特点、已有的经验和发展的需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可测评的、具体明确的和可以实际操作的。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分重视道德知识传授向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转变,改变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在注重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地判断和合理地选择,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注重给予学生必要的认知工具,扩展和更新信息资源;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体验知识进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提高道德判断、选择、践行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构建富有个性且符合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的新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的、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设计要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曾经提出一个“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他认为,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要为实际教学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体现课堂教学开放、诱导和引导性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关键要开拓学生思路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病是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一切围绕教师转。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地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

四、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不可动摇的预设方案,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活动均要围绕“教案”展开并受到“教案”程式的严格制约。这种“约定式”的教学仅仅是教师意志的体现,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变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无法想象到的新情况。教学设计不是施工的图纸,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围绕学生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现实情境的基础上,将可实施的课程转变为学生习德的过程。所以,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像绘画一样“留白”,有一定的“余地”,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以便教师可以适时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透视本学科新课标的价值导向,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于鲜明的时代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 设计
上一篇:2022年度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参考(精选文档)
下一篇:浅议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设计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