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1 13:05:04 点击:

摘    要:“构造地质学”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文章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14-02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包括由内力作用所形成的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和演化历史等[1],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支柱。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在掌握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必须补充石油勘探构造知识,才能更符合专业的从业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科研体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构造地质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改革方法与建议。

一、“构造地质学”教学现状

“构造地质学”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必修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油气勘探实践的联系也非常紧密。该课程授课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和实习课各占32学时,是典型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教研组的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信息来看,“构造地质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单一,行业特色不足

传统的“构造地质学”教学内容以露头构造地质研究为主,而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匮乏。对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基本都与石油勘探行业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量做到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与石油勘探构造分析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培养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学生理解知识困难

“构造地质学”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涵盖内容广;(2)空间思维要求高;(3)逻辑性强;(4)实践动手能力强;(5)应用性强。其部分课程内容过于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习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要求较高。而传统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学生感到该门课程内容晦涩难懂,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生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三)实习与实践偏于课堂理论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领域里的“上层建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2-4]。研究地质构造一般首先要通过精细的观察,进而上升到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最终得出理性认识。以往实习、实践环节多以理论为主,例如计算某一个地区的应力大小来推测出应变大小,基本是拿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前人资料相对比,如果计算结果不一致或相差较大,则需推翻重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够形象直观,也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因此,改变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意义。

(四)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构造地质学”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期末笔试成绩占80%—90%,比例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但通过几天的考前突击也能得高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利于激发学生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加大过程学习的评价力度,既能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结合“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特点,积极思考和探索,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一)兼顾石油勘探行业特点,充实教学内容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会从事与石油勘探领域相关的职业或继续深造。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在保持“构造地质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补充一些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尤其要引入教师自己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参考一些国外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紧跟国际发展前沿。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含油气盆地地下构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实际应用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为学生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二)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根据“构造地质学”的特点,针对课堂理论教学、实习课教学和课外学习等不同阶段,采取分层次、多元化教学方式。

1.丰富理论教学形式。课堂理论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模型、野外彩色照片、模拟动画讲解。它们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表现手法灵活等优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理解较难的力学分析内容,则以板书推理为主,并结合使用模拟动画进行讲解,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便于学生主动思考。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听取他们对讲课内容、手段和方法等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2.创新实习模式。实习课主要采取“教师教学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多引入与石油勘探构造相关的实例。教师就主要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要点进行讲解和引导性的解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则独立完成各项实习内容要求,锻炼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3.改变课外教学方法。课外学习采取分组讨论和交流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实习题目,让学生自由分组,分工合作,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并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交流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造地质学”是学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已经通过“普通地质学”、“造岩矿物学”和“普通地质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对地质构造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但实际的地质构造常常复杂多样,因此在授课期间适当安排1—2次野外实习,让学生在野外亲自观察典型的构造实例,既能加深学生对“构造地质学”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为大学二年级短学期的 “综合地质实习”课程抛砖引玉,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构造地质学”过去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平时成绩一般只占10%—20%。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常常以考前突击应对考试。这样既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尝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出勤、课堂讨论、期末讨论、笔试成绩及课内实习等环节各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样既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调动了学生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

“构造地质学”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真正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继续深造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做好“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孙永河,刘玉敏,付晓飞等.关于“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

学现状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5).

[2]邢矿,孙常新.“构造地质学”教学实践及改革——面向

地质工程专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3]罗金海,于在平,周鼎武.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构造地质

学”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4,(3).

[4]陈骏,胡文瑄,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J].中国地质教育,2007,(1).

推荐访问:地质学 教学改革 构造 探索 课程
上一篇:非地球物理专业物探类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可视化研究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