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课程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12:45:03 点击:

[摘要]课程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作。文章从常规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建设 改革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欣(1965- ),男,河南南阳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思想理论教学与研究。(湖北 襄樊441021)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098-02

2006年教育部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学健康发展,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同时,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高职院校已经步入了由强调量的扩张到注重质的发展的阶段。对高职院校而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来说,却是通过诸多的课程教学来实施的。因此,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离开课程建设这个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一句空话。

一、抓常规教学,促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是教学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第一人,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上。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而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程教学大纲,精心编写学期授课计划,认真、科学、合理地撰写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经验和做法,有反映自己教学艺术的高水平教研论文,还要掌握和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有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只有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参与课程研究的主动性强,才能将课程建设好。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才能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因此,常规教学管理始终是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1.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端正教学态度。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行业、企业聘来的兼职教师也越来越多,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对怎么教的问题却一知半解,部分教师对备课的整个环节不是很清楚,教案编写不规范,不注重课堂设计和组织教学,出现课堂教学缺乏连贯性、重点不突出、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即从教师授课计划和教案的设计与撰写入手,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为此,我们在学期开学初给每位兼职教师和新教师发放了《高职教师如何编写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参考文件。同时,还对上述教师采取了“岗前培训”“老带新”等措施,组织开展“教案评比”“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职业执教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完善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加强执行力度。目前,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但仍存在课程建设进度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为了加强执行力度,我们把对教师的“三期”(期初、期中、期终)教学检查进行量化,计入教师年终综合考核之中,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三期”教学检查的结果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在教师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增强了教学质量监督和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从教学检查来看,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与往年相比更规范、更贴近实际。教案书写更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部分教师为了上好课,既准备了教案,又编写了讲义,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抓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精品课程建设包括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明确精品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一种引领潮流的责任、一种模范示范的责任。这是建好精品课程的思想保证。

2.制定发展规划,稳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精品课程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一个教学单位来说,既不能一窝蜂地把所有的课程都安排上去,这样做的后果是分散精力、产生内耗,又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必须事先心中有数,搞好科学规划,精心安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效。为此,要逐级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或小组,逐级制定本单位(部门)建设规划和每学年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按照重点建设、由点到面、逐级推进、提高质量、促进教学的原则,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检查。

3.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检查。精品课程建设要实行项目包干制或任务驱动制,精品课程负责人要根据学院和本教学单位关于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订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包括经费使用方案),具体到人,责任明确,并与教学单位签订责任合同,建立院、系、负责人三级检查指导机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切实加强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的现状要求必须加强课程的团队建设。一是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任务,决定了课程建设具有延续性的特点。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短期行为,需要逐步、逐级建立和不断完善,才能建成精品。精品课程需要一批梯队形、高水平的教师协同建设,只有加强课程的团队建设,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科学组合,形成团队,才能保持课程团队的延续和稳定,做好“传、帮、带”,才能保障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只有课程负责人能将某门课程讲出精品的底蕴和水平,其他教师水平不高、参与热情也不高的现象。显然,如果课程负责人因故不能上课了,而后续队伍又跟不上,则这门课程就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因此,团队建设和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三是高职院校正处于专业的调整期,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现象,部分课程和教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教学单位,师资力量分散,课程建设标准、任务及目标难以统一,其中公共课程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不利于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不利于课程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利于教学经验的传承。因此,必须加强团队建设,整合同一类课程为课程组,为精品课程建设搭建协作平台,提供组织保障。

课程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水平较高的领导人物。课程建设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单枪匹马搞不好课程建设。因此,必须整合教学资源,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或教学团队,形成整体优势。课程建设水平不仅取决于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数量、水平和团队有效的工作机制,而且关键是必须有一个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教学研究能力强的领导人物,来协调、组织、规划课程诸多内容的建设,从而促使团队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近几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来看,充分说明了课程建设负责人选拔的重要性。

三、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质量要想不断得到提高,就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只有通过改革,课程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就公共课程建设而言,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公共课程是三级教学平台(工具平台、专业理论平台、专业技能平台)的基础,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持学生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共课程教学的研究,在公共课程如何贴近专业、服务专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教学内容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把握好开设公共课程的“度”,主要应围绕职业素质和能力这个核心,做到既不抱残守缺,又不求枝繁叶茂。根据以上原则,公共课程教师一是要淡化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不要刻意追求课程的系统性),根据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选择、补充、整合;二是要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制订与各专业相结合的授课计划;三是要编写与专业相适应的校本教案和讲义。

2.加强专业建设以满足公共课程的需要。在公共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师主动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的同时,高职院校各专业带头人也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动加强对公共课程需要的研究。如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模具专业需要在保证数学课程相对完整的前提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内容上做哪些删减或增加,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搭建工具平台。

3.寻求公共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多种课程形式的结合,将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社会实践课,包括日常行为测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等内容,尽量让社会实践课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学生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语文课在高职院校兼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以文学鉴赏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以应用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口才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等为切入点。体育课程与医学相关专业结合,以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为切入点可以开发“养身保健体育”课;与酒店管理专业结合,以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为切入点可以开发“形体训练”课。数学课程结合不同的专业可开设经济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数学、机械应用数学、电子应用数学、医学应用数学等课程。只要坚持主动贴近专业,主动为专业服务,为学生专业素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总之,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通过落实常规教学管理,适应高职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强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毓敏.高职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李文龙.高职公共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刘涛.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J].高职论坛,2007(5).

[4]张大良.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9).

[5]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2003(3).

[6]肖争鸣.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推荐访问:稳步 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 推进
上一篇:2007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1)
下一篇: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 培养和发展应用意识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