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饭后养生“三部曲”,/夏季养生要过六关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1 16:50:04 点击:

老祖宗留下的饭后养生“三部曲”

文/杨璞

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其养生专著《福寿丹书·安养篇·饮食》中对于吃饭之后的养生细节有这样一段描述: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讲述了饭后要做的三件事:漱口、摩面腹和踌躇行步。

饭后漱口防牙病 盐水茶水是知音

饭后漱口比晨起和睡前刷牙更能保护口腔,盐开水和茶水漱口的效果最好。漱口时,先将少量茶水含入口内,紧闭嘴唇,上下牙自然张开,鼓起腮帮,使液体通过牙间隙区,鼓动两颊及唇部,舌头自然摆动,使溶液能在口腔内充分接触牙面、牙龈及口腔粘膜表面。

饭后摩面又摩腹 健齿益胃通肠路

食后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还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以脐部为中心,以掌心摩腹,慢而轻柔地顺时针按摩,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度。按摩腹部就是一个帮助水谷津液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及排泄的过程。

以手摩面就是干洗脸,唾液腺会受摩面刺激产生液体。消灭产生齿垢的细菌,溶解有害于牙齿的物质,软化食物以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有消化作用。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减弱,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并由于无法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损害,易导致胃肠炎症或溃疡。

两手掌相互摩擦发热,以手掌按摩面部,贴着额头中部,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以面部慢慢有热感为度。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高血压者,从上往下按摩面部较好;低血压者,从下往上按摩面部为宜。

行步踌躇于饭后 精神舒畅远烦忧

步行运动不仅让精神舒畅,还有助于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血压、减重、促进睡眠、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吃饭后隔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漫步行走健身,有助于消化,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肥胖,改善睡眠质量。国外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高于每分钟120步的健步走,对身体才有明显的锻炼效果。能走一千步以上效果更好。

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每分钟约走六七十步;长距离健步走者,男性每分钟走八九十步,女性七八十步;身体素质较好的每分钟约行一百二三十步左右。

夏季养生要过六关

文/于飞虎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相应的注意事项,而在中医当中有所谓的要过六关,这六关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是否可以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第一关:元气关。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室温保持在27℃,不宜太低。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度夏,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夏天湿热,人容易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对策: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

第五关:饮食关。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瘀、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第六关:健身关。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对策: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很适合夏季进行。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推荐访问:养生 老祖宗 饭后 夏季 留下
上一篇:安排在论著浅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之体会
下一篇:蛋白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的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