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肝脾证治法则与参考用药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09:35:03 点击:

【关键词】肝脾的证候;治则和方药

肝、脾的虚实证候,治则和用药及参考用药。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的生理、病理并非解剖刀下直观的概念,而是指脏象中所说的内涵。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脏包括五脏和六府,狭义之脏仅指五脏而言。脏者藏于内;象者表现于外。按《内经》“有形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由脏表现于外的象,可诊查到脏的生理、病理;反之,由脏的生理、病理,也必然影响到象的外在表现。例如:肝主藏血,能润精于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因此,肝的证治也包括了:肝脏、胆、目、筋肉、镇痛、解痉、息风等方面的药物。脾主统血、司运化,能运谷气于肌肉、四肢,其华在肉;开窍于唇。因此,脾的证治也包括了:脾、四肢、肌肉、胃肠等方面的用药。所以还包括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用药。现根据本人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分述于下:

1肝病的证治法则与参考用药

1.1虚证

肝阴不足、肾阴亏耗、肝失所养。证候:眩晕不愿看人,头痛绵棉,耳鸣渐起,鸣声低微,经久不已,按之可减,胁肋隐痛,两目干涩、夜盲,肌肉蠢动,手足筋挛、拘急,麻木不仁;按摩转舒。舌质红;苔少或光,中裂。脉弦细兼数。

治则与方药

柔肝:当归。

养阴(益补肝血):当归、白芍、首乌、阿胶、沙苑子等,或杞菊地黄丸之类。

敛肝阳:白芍、女贞子、龟板、鳖甲等。

1.2实证

1.2.1肝气郁结横逆,气机不畅,疏泻无权证治:神志抑郁易怒,头两侧微胀痛,眩晕耳鸣,嗳气吞酸,胁痛腹胀,且流串作痛,便秘或泄泻。舌苔薄;脉弦。

治则与方药

舒肝理气:郁金、香掾、白蒺藜,川练子、桔叶、路通、柴胡、青皮、枳壳、香附、元胡、沉香等;或柴胡疏肝汤之类。

1.2.2肝火上炎,气郁化火,肝火上扰证候:躁怒狂妄,不避亲疏,额热头痛如劈,头晕耳鸣如潮,按之不减,心烦灼痛,目赤肿痛,大便干、小便黄,呕吐苦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与方药

泻肝:龙胆草、芦荟等。

清肝热:羚羊、牛黄、青黛、夏枯草、枝子、元芩、丹皮等;或龙胆泻肝汤之类。

伐肝:元芩、柴胡并用。

1.2.3肝阳妄动,血随气升,横逆络道证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不省人事,头项抽掣作痛,头目眩晕,行走飘浮,两目歪斜,口吐涎沫,遗尿。舌歪颤动;舌质红,苔微黄;脉弦劲有力。

治则与方药

平肝:玳瑁、石决明等。

熄风:铃羊、钩藤、天麻、菊花、桑叶、全虫、蜈蚣等。

镇肝:磁石、牡蛎、珍珠等。

祛瘀血:桃仁、红花、泽兰、充蔚子等。

1.2.4寒滞肝脉,寒侵厥阴,凝滞经脉证候:恶寒蜷卧,腹痛引胁,得热则舒,小便清长,睾丸胀坠,阴囊收缩。舌质润滑,苔白;脉弦。

治则与方药

温经暖肝:肉桂、艾叶等,或暖肝煎之类。

1.3兼证

1.3.1目赤加青香子、密蒙花、木贼、菊红等。

1.3.2夜盲加羊肝、菊红、石斛、杞果、夜明砂等。

1.3.3淋巴结核加海藻、昆布、山茨姑等。

1.3.4疝气加荔枝核、桔核、小茴香等

1.3.5拘挛加木瓜、怀牛夕、川断、钩藤等。

1.3.6嗳气加生赭石、沉香等。

1.3.7眩晕加菊红、夏枯草、苦丁香等。

1.3.8肝区痛加郁金、枳壳、青皮、生三七等。

1.3.9积聚痞块加三楞、莪术等。

1.4参考用药

1.4.1肝脏使肝脏缩小:丹参、板蓝根等。

肝炎恢复期,使转氨酶下降:五味子等。

阿米巴性肝脓肿:黄连、常山、白头翁、防己、雅蛋子、铁苋菜等。

1.4.2胆促进胆汁分泌:郁金、姜黄、黄柏、枝子、五味子、乌梅、玉米须等。

溶解胆结石: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芦根等。

利胆:茵陈、枝子、姜黄等。

1.4.3眼目扩大瞳孔:天仙子、蔓托箩、淫羊藿叶、贝母等。

缩小瞳孔:五味.子、杞果、柏子仁等。

1.4.4筋肉抑制横纹肌收缩:厚朴、蝉蜕、元胡等。

兴奋横纹肌收缩:赤芍、淫羊藿叶等。

1.4.5镇痛解痉天麻、钩藤、天南星、篙本等。

1.4.6保肝(防止肝糖元减少)黄芪。

2脾病的证治法则与参考用药

2.1虚证

2.1.1脾阳虚衰,运化无权证候:脘冷腹胀,食入运迟,喜热饮,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治则与方药

温运中阳:附子、干姜、良姜等;或附子理中汤之类。

2.1.2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而下陷证候:语言气短,四肢无力,纳运不健,大便溏薄,便意频,气坠腰腹,脱肛或子宫脱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治则与方药

生阳补中:升麻、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红枣等;或补中益气汤之类。

2.2实证

2.2.1寒湿困脾,脾失运化证候:饮食不香,中脘饱闷,头身重困,口甜而粘,大便不实或泄泻。舌质常,苔白腻;脉濡细。

治则与方药

运脾化湿:苍术、厚朴、草果仁、半夏、陈皮、佛手、云苓、苡仁等。

调中:木香、藿香、苏梗、砂仁、檀香、;或胃苓汤之类。

2.2.2湿热内蕴,胆液外溢证候:黄疸、脘胁痞胀,不思饮食,便溏、小便色赤不利,皮肤发痒,身重体困。舌质常,苔腻;脉濡数。

治则与用药

清利湿热:茵陈蒿汤之类。

2.3脾脏

2.3.1缩小脾容积寄生、芫花等。

2.3.2收缩脾肿大丹参、山查等。

2.4肌肉

2.4.1抑制肌肉石膏等。

2.4.2抑制腓肠肌痉挛木瓜、白芍、等。

2.4.3麻痹膀胱括约肌(抑制排尿)升麻等。

2.5兼证

2.5.1泄泻加炮姜、肉蔻等。

2.5.2水肿加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双皮、大腹皮、车前子、冬瓜皮、泽泻等。

2.5.3黄疸加茵陈、姜黄等。

2.5.4脚气加木瓜、槟榔。

2.5.5脱肛及子宫脱出加升麻、柴胡、人参等,或补中益气汤之类。

2.5.6便血、崩漏加阿胶、地榆、侧柏叶、伏龙肝等。

2.6参考用药

2.6.1胃肠的运动及腺体分泌

2.6.1.1促进胃的消化腺分泌,使其运动机能加强:肉桂、藿香、生姜、胆草、石斛、石菖蒲、少量肉蔻等。

2.6.1.2促进胃酸分泌胆草、公丁香等。

2.6.1.3抑制胃酸分泌甘草、大量肉蔻等。

2.6.1.4抑制胃肠平滑肌:陈皮、白头翁、厚朴、川芎、石斛、茵陈、元芩、白芍、或少量赤芍等。

*先亢进后抑制:大量赤芍。

2.6.1.5促进肠平滑肌蠕动芒硝、甘遂、巴豆、夏枯草、大黄、牵牛、红花、硫黄等。

2.6.1.6兴奋、收缩小肠平滑肌紫草、灵仙、防己、当归、枳实等。

2.6.1.7迟缓胃肠平滑肌莨菪子、肉桂、升麻、紫苏叶、石菖蒲、灵脂、甘草等。

2.6.1.8使十二指肠收缩减弱牛夕等。

2.6.1.9通便二丑、大力子根等。

2.6.2消化

2.6.2.1促进食物发酵陈皮、肉桂等。

2.6.2.2促进消化知母等。

2.6.2.3保护消化道黏膜赤石脂(并能止血)、赭石(能保护胃黏膜)、甘草、葛根等。

2.6.2.4防止肠内异常发酵薄荷、肉桂等。

2.6.2.5促进钙盐的吸收石膏等。

推荐访问:用药 治法 参考 肝脾证
上一篇: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
下一篇: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分析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