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当心奇怪的发烧缠上宝宝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09:20:04 点击:

这些天,刚满周岁的甜甜总是发烧,而且发烧的症状有些奇怪:天气越热,体温升得越高;往往是上午体温升高到38.5℃,下午又降到37.5℃;用了退烧药也不见明显效果。送到医院后,接诊医生经过一番检查,未发现有病理性改变,遂诊断为“夏季热”。“夏季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夏季热”的6个特别之处

因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加之汗腺不发达,发汗机能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缓慢,难以适应夏季的酷暑环境,造成体温上升且持久不退的症状。早产宝宝、营养不良以及消瘦或病后失调的宝宝容易中招。

中医将此归咎为宝宝体质虚弱,不耐夏季的暑气熏蒸而致发烧。

“夏季热”是宝宝在夏季发生的一种特殊情况,故又有“暑热症”之称,表现为体温升高。而感冒等疾病也有发烧症状,如何区别其中的不同之处呢?医学专家归纳出以下几点:

1.“夏季热”的症状较单纯,可归结为“三多一少”。

即多发热(指发热时间较长)、多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较重者尚有厌食、爱哭闹、睡眠不安、唇干舌燥等症状,但精神状态较好,活动也不受影响。

2.6个月到3岁的宝宝多见。

周岁前后到2岁尤甚,6个月以下与3岁以上的宝宝极少见。

3.季节性强。

常集中于每年的6月、7月、8月这三个月,相当于从“端午”到“中秋”这段时间。本病与气候关系密切,气温愈高发病越多,发热也越重,服用退热药也难使体温下降,待到秋凉时自然痊愈。

4.发烧往往持续1周以上。

有的甚至持续整个夏季(普通感冒发烧通常不超过1周)。体温常徘徊在37.5℃至38.5℃之间(感冒可升高到39℃或以上),且发烧型态也具有规律性,体温一般在清晨开始上升,正午持续,午后稍退,傍晚明显消退,过了半夜到清晨之间又再度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出现。

5.检查无异常。

到医院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化验及其他项目检查均无异常。

6.预后多为良好。

发烧会随着气温的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自行缓解或降低。特别是到了秋凉之后,症状多能不药而愈。没有传染性与免疫性问题。少数患病宝宝可连续发病2~4年,但症状会较上一年有所减轻,病程也会更短些。

“夏季热”的2个应对要点

虽说“夏季热”与气温有关,到了秋季可不药而愈,而且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发烧时间较长,可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抵抗力减低,进而累及宝宝的生长发育或诱发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夏季热”仍然需要被认真对待。

1.诊断需辨清。

绝对不可简单地将夏季发烧一概归结为“夏季热”,需要请儿科大夫对宝宝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如做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以及结核菌皮肤试验、超声波、x光片等特殊检查,排除中耳炎、尿道感染、病毒感染、肠胃炎、咽喉炎、川崎病、气管炎、脑膜炎其至恶性肿瘤等疾病,方可诊断为“夏季热”。

2.合理护理最重要。

不要随意使用退烧药。一旦确认为“夏季热”,不要动辄便用抗生素,因为“夏季热”不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乱用抗生素与退烧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招来不良反应,损害宝宝健康。合理的护理才是应对“夏季热”的治本之道。建议爸爸妈妈抓住以下要点:

★改善环境,有效降温。

宝宝所在的室温宜控制在26℃~28℃之间,不要过低以防止受凉感冒。降温的方法有:开空调、吹电风扇、放置冰块等。但不能让宝宝正对出风口,并每隔2小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注意断奶与饮食问题。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宜在盛夏断奶,已患上“夏季热”的宝宝尤其不可,不妨延至秋凉后再断奶。已经断奶的宝宝应安排好饮食,原则是食物清淡,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为主,如瘦肉、西瓜、冬瓜、黄瓜、苦瓜、绿豆汤、番茄、鲜藕、蔬果汁以及粥等。别给宝宝喂太多的营养品,否则可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食积生热而加重症状。油腻与刺激性食物也要屏蔽。

★衣着问题。

衣着要宽松、柔软、透气,以保证吸汗性良好,不宜穿着太多太厚。建议妈妈自己穿多少宝宝就穿多少,如果宝宝在睡觉,最多再加一层衣物即可,以免妨碍其体温调节与皮肤散热。

★做好皮肤卫生工作。

如勤洗澡、勤换衣裤及尿布等。洗澡以温水浴为好,即水温比宝宝体温低3℃~4℃,每天洗2~3次,每次15~20分钟,目的是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散热。特别适合少汗或无汗的患病宝宝。注意不宜用冷水擦浴,以免引起闭汗使体温更高,或者引发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足量补水。

特别是有口渴感的患病宝宝,除了多喝白开水外,还可进食一些汤、羹与蔬果汁(如西瓜汁、番茄汁、绿豆汤等)。但冷饮及含有色素的饮料不宜,包括雪糕、冰棒等,这些冷品虽然凉爽,但可伤害宝宝牙齿,并有引起胃肠道疾病之虞。因为冷饮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可刺激稚嫩的胃黏膜,促使黏膜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可考虑采用食疗法:

荸荠蕹菜汤——荸荠、蕹菜煮汤,适用于所有患病宝宝;

绿豆莲子粥——绿豆、去心莲子、糯米煮粥,适用于所有患病宝宝;

葛根粥——葛根粉、粳米煮粥,适用于发烧不退、口干烦渴的患病宝宝;

黄瓜豆腐汤——黄瓜、豆腐煮汤,适用于口渴多饮的患病宝宝;

瘦肉丝瓜汤——瘦猪肉、丝瓜煮汤,适用于暑热食少、体形消瘦的患病宝宝;

荷叶粥——鲜荷叶1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加粳米100克及白糖适量煮粥,适用于夏发烧不退的患病宝宝;

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冷却后代茶饮。适用于发热不退、心烦、口渴、尿少的患病宝宝;

绿豆红枣汤——绿豆、红枣煎汤,加糖少许温服,适用于发热而微汗之患病宝宝。

★中药足浴:

芦根生地方——芦根、生地、西瓜皮等,适用于发热、口渴、多尿的患病宝宝;

二香佩兰方——香薷、藿香、佩兰、荆芥、苏叶、蒲公英、金银花、车前草等,适用于发热、少汗、唇红干燥、咽红的患病宝宝;

党参升麻方——党参、升麻、黄芪,适用于发热或高或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的患病宝宝;

芪术香兰方——黄芪、白术、藿香、佩兰等,适用于久热不退、气短、乏力、纳差、口渴、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的患病宝宝;

附片花粉方——附片、花粉、黄芩等,适用于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的患病宝宝;

二子二蛸乌梅方——覆盆子、菟丝子、桑蛸、海蛸、乌梅等,适用于低热、口渴多饮、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的患病宝宝。

分别采用上述中药熬水,倒入浴盆中,待水变温后进行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7~1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再行第二个疗程。

★不要乱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忌把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等当成退烧药给患病宝宝服用。因为这些中成药的适应症是外感发热,但“夏季热”并非外感所致,故不对症,所以无效;再者,清热解毒药大多性味苦寒,容易损伤宝宝娇嫩的脾胃功能,从而影响食欲或出现拉肚子等现象。

★随时留心宝宝的病情变化。

若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9℃,并出现惊跳、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可延误。

“夏季热”的5个预防要点

“夏季热”缺乏特效药,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强化防暑措施。

让宝宝居室通风、凉爽、空气新鲜。室温宜保持在26℃~28℃之间,湿度为60%~65%较为理想,确保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并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可适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但温度和风力要柔和适度,且不要对着宝宝直吹。

2.饮食调理。

多用有清热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汤,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须、茯苓、芦根、竹叶、莲子、百合、扁豆、绿豆、荷叶、冬瓜、凉瓜等。

3.多喂水。

宝宝代谢旺盛,需要的水分较多。夏季,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往往受高温影响而不足,多喂些白开水及蔬果汁可促进消化吸收,既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还能防止“夏季热”临身。

4.可多洗温水澡。

洗浴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泡一会后水温稍低于体温,渐渐使水温降为37℃,再降到35℃左右。洗完后,用清洁、柔软的干毛巾轻轻吸干皮肤上的水分,换上清洁、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

5.适当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运动可提高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要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最好是清晨或傍晚外出活动。活动地点以阴凉通风之处为佳(如树荫下),别把宝宝放在停驶的汽车内(开着车窗也不可以,车内的温度仍然很高)。至于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也要尽量少去,以防止传染病偷袭宝宝。

推荐访问:当心 发烧 缠上 奇怪 夏天
上一篇: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