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飞的55年,(之一)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20 19:10:28 点击:

引子

我1942年出生,江苏省江都县(现扬州市江都區)人。小时候,每次看到飞机掠过头顶的蓝天又渐渐消失,我心里总有一种神奇的向往。1960年8月,我考入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64年8月毕业,我扛着一只破木箱(我唯一的财产)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三修理厂(即后来的上飞厂)。那一年,我刚好22岁。

2003年退休后,我被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返聘。这一干,又是十几年。直到2018年8月,我才结束在上飞的工作。弹指一挥间,我在上飞工作了55个年头。

我的人生之路,已步入老年。人老了,更应该慎重、优雅、得体,这是岁月赠与我们的成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今,我已经实践了全过程,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又被上飞的母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返聘。也许,这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也算是大家所谓的发挥余热吧!

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也回顾了我所走过的历程,应该说,我没有感到虚度,也没有觉得自己碌碌无为。

于此,我将以往的一些经历写出来,以循序渐进的时间为纵轴线,并以爱的名义播撒甘甜与芬芳,以爱的名义凝聚温暖和力量,在辽阔的星空下述说我们这一代航空人身边的故事,在灿烂的阳光里畅叙我们这一代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真情,希望对年轻的航空人能有所启迪。这是我编写《我在上飞的55年》的初衷,也作为老有所用的用之一吧!

有了工作岗位

1964年8月下旬的一天,一列南下的列车把我们一行5人,从北京火车站一直拉到上海北站。我们5人所学的是同一个专业,即飞机设计和制造。学校当时隶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主要是研制和生产飞机的单位),即后来的航空工业部。我、王俊、王妙琴(女)被分配到第十三修理厂,王凤山和安阿芬(女)被分配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主要是研制和生产卫星、导弹的单位)的所属单位。我们在火车站告别,互道珍重后上了各自单位的车,奔赴自己的岗位。

大约过了1个小时,接我们的车在龙山新村54号楼前停下。跟着领我们的那位师傅,我们分别进了自己的房间,那是工厂的单身宿舍,简单整理了一下,就随同那位师傅一起来到第三食堂。当时天色已经很晚,草草地吃完晚饭,就返回了宿舍。那位师傅说,明天就带我们进厂。

第二天,在第三食堂吃好早饭,那位师傅领我们3人步行进厂。我们走过中山南二路,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03招待所东面的一条小河向南走。那时,那一带尚未开发,几乎都是农田。田被一垅一垅分割开,种了各种蔬菜。清晨,蔬菜上沾满了露水,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路上同行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去十三修理厂上班的职工,听他们讲话,感觉大部分是北方人。

穿出农田小道,就上了南北向的宛平南路,同行的人就更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也有骑自行车的,但数量不多,大多是“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间或也能看到“飞鸽”牌自行车。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在宛平南路的终端出现了一座桥,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百步桥”。过了桥,步行约35米,就到了修理厂的大门口。大门两侧,竖立着气势恢弘的两根方形立柱,在右侧的立柱上,悬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三修理厂。

大门里面有个传达室,还有一座岗亭。这座岗亭是警卫排的岗哨,在大门两边,各有一个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站岗,威武雄壮。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保密单位,不由得肃然起敬。

领着我们的那位师傅在传达室办完了登记手续,又带着我们继续南行。那是一条逐渐向东倾斜的南北走向的林荫大道,右侧是郁郁葱葱的灌木林和绿油油的草地,还有一排整齐干净的警卫排营房(编者注:1974年2月28日,警卫排奉命撤离)以及工厂的洗衣间、浴室、养花房等建筑。再向远看去,是一条笔直的南北走向的跑道,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条用于飞机起降和滑行的跑道,这条跑道南北长1820多米,东西宽60多米。如今,这条跑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和商务楼。

左侧,是高大的樟树,还有假山、流水以及茵茵草坪,宛如进入了一个大花园。透过树影,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厂房,那是各个不同的车间。又走了约一刻钟,我们一起来到了厂区的中心地带,师傅领我们进入了厂部的一楼会议室(这个会议室是当时全厂最好的会议室,每周的厂务会以及其他重要的会议基本上都在这里举行),也就正在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上班的汽笛声,人们早已换好了工作服,开始上班了。

劳资科的负责人给我们分配了岗位,我被分配到二车间(部装车间),王俊被分配到试飞站。王妙琴同学当时还没有被分配,暂时先留在厂工会。

我随着劳资科的同志又向南走了10多分钟,来到了十三修理厂最大的一个厂房,后来才知道这是101机棚,刚好在黄浦江畔。那位同志直接领我来到了主翼1组(其实应该称之为机翼1组),当时主翼1组的组长是蔡关进师傅,简单交接后,劳资科的那位同志就回去了。

接下来就是蔡组长对我进行介绍,他不是上海人,说着带有浓厚外地口音的上海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我找说普通话的师傅进一步了解,才逐渐明白,二车间是部装修理车间,当时修理的主要是米格-15歼击机。

二车间很大,配套齐全。主要修理部门有:前机身、后机身、机翼、尾翼、整流罩、炮架、天窗、油箱、喷漆等小组,还配备有车、钳、刨小组,以及器材间、工具间、零件间、派送间、综合组、设备组、工艺组、定额组、检验组、核算组、调度组等。直接修理部门又分成了很多工段,如前机身工段、后机身工段等。

我属于主翼工段。主翼工段共有4个小组,当时的工段长叫谭俊成,他原是志愿军的一个连长,转业后在工厂的二车间任此职。

一开始,车间安排我跟着蔡组长学习襟翼修理,工种为铆接工。但蔡组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调、对外联系等管理工作,技术并非其专长,大概过了2个多月,他就感到力不从心了。刚好那时还有另外一位名叫施汉江的师傅是专职修理员,他也是一名转业军人,来到工厂修理襟翼已经很多年,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且他说的是普通话,我就经常问他,向他学习。

改装米格-15

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课程有飞机的结构和装配,因此我对歼击机的结构还算熟悉,在实践中我又边干边学。一方面,我自己查找了很多资料。当时,厂里有一个图书馆,我利用中午的时间经常去阅览室看些资料,另一方面,我经常到技术科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请教,因此,我很快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了。

我们的工作先是修理米格-15飞机,后来又着手对其进行改装。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曾经大显神威。该机机长10.13米,翼展10.08米,机高3.4米,在一段时期内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

1958年,空军训练任务紧张,而高级教练机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空军训练的需求,但此时中苏关系已开始恶化,苏联不卖高级教练机给我国。当年8月20日,空军工程部下达命令,要求将米格-15歼击机改装为乌米格-15高级歼击机教练机。

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求对飞机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要将原来的1个座舱更改为2个座舱,技术要求高,但图纸资料不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这项任务的完成,能把行将退役的歼击机改制成当时迫切需要的教练机,对国防和国家经济都有重大的意义。在全厂的共同努力下,乌米格-15高级歼击机教练机终于改装成功。飞行测试表明,飞机的各项性能完全符合要求,因而获得了空军工程部的嘉奖,飞机也进入批量改装阶段,仅1959年就改装了128架,平均3天改装一架。

在将米格-15歼击机成功改装为乌米格-15高級歼击机教练机的基础上,工厂又接受了将米格-15比斯歼击机改装为乌米格-15比斯歼击机教练机的任务。乌米格-15比斯歼击机教练机与改装前的主要区别是载油量的问题,因为单座舱改为双座舱后,原来油箱舱的空间减小,导致飞机的航程缩短,进而影响到飞机的性能。工厂积极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经过大胆设想,采取了在左、右机翼下各增加1个固定的副油箱的方案,这样就可以使载油量达到1312公升,飞行时间达到40~45分钟,从而完全能够满足全部训练科目的需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改装再获成功。这两次改装,不仅提高了工厂技术队伍的水平,而且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工厂由修理、改制到制造创造了条件。

第十三修理厂为服务空军,修理了大量的苏式飞机,如伊尔-10、乌伊尔-10、伊尔-12、里-2、波-2、雅克-12等,还有许多的改制,诸如米格发动机改制、米格-15比斯飞机更改为炮兵侦察、校靶机等,因为这和我所从事的工作无多大关系,不在此赘述。

我进厂时刚好碰上将米格-15歼击机改成靶机的任务,因此我直接参加了此项任务。

1963年,正值中国地空、空空导弹试验阶段,那时即将退役的米格-15歼击机很多,因此,国务院国防办公室于同年11月29日召开靶机专题会议,决定将米格-15歼击机改装成靶机。1964年6月16日,工厂成立了靶机改装办公室。经过努力,1965~1969年,工厂共交付了14架靶机。(待续)

蒋斯来,男,1942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60年考入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64年8月毕业,被分配来上海,在空军第十三修理厂(上飞公司的前身)工作。2003年退休后又被上飞公司聘为返聘专家至2018年8月,他在上飞公司工作了近55年。其间,曾参加歼击机修理、运10飞机研制、麦道MD82/90飞机的合作生产、波音737NG飞机的转包生产,编写了《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制历程总结》和组织编写了《民用飞机制造技术与管理》等书稿,并出版了《英汉航空技术缩略语词典》等书籍。

推荐访问:在上
上一篇:豪车的手工秘密
下一篇:想像力促使成功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