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文物遗迹初探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11:20:05 点击:

【摘要】明玉珍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大夏政权建立者。然而大夏国历史短暂,有关明玉珍及大夏国的历史文物遗迹保存到今天相对不多。随着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尤其是明玉珍墓的发现,出土和发现了不少关于明夏遗迹,因此有必要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对明玉珍及大夏国文物遗迹进行梳理,以期对明玉珍及大夏国历史遗存有一重新认识。

【关键词】明玉珍;文物;考古;大夏国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明玉珍(1329―1366年),字玉珍,湖北随县人,元义军领袖之一。关于明玉珍早年的事迹,史料记载不多,《明氏实录》载:“(明玉珍)家世以农亩为业”[1],反映了明玉珍出身于农家。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明玉珍在家乡积极响应起义,《明氏实录》亦载:“辛卯,(玉珍)兵起颍蔡间,因部署诸乡豪屯青山,修栅治城以保乡里……遂推为屯长”[1]。至正十三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红巾軍。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随后,明玉珍辗转至四川一带活动。至正二十三年元旦,明玉珍称帝并定都重庆,标志着大夏政权的建立。史载:“壬寅(元至正二十二年)春三月戊辰,(明玉珍)祭告天地,即皇帝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改元天统”[1],开始了由农民起义领袖向封建帝王的转化。至正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继位,洪武四年,大夏国为明朝所灭。

然大夏国存世仅十年左右,流传后世的文物遗迹相对较少,20世纪80年代,明玉珍墓在重庆被发现,随后有不少学者开始对之进行研究,据笔者梳理,明夏的文物遗迹主要分为明夏印章、石刻、夏国货币、墓葬和屯兵寨四类。

一、明夏印章

鄂西地区为明玉珍早年的活动地点,在鄂西自治州的一些志书中,能零散地见到一些关于明玉珍文物的记载。如同治《恩施县志》载:在今宣恩境内“明玉珍据蜀,设官统其地,……道光二十二年,邓城南乡农人属斤获二铜印,大者博二寸余,文‘施南万户府’,背镌大夏天统三年;小者博二寸,文‘施南宣抚司司狱司’”。[2]又《明史》中载:正德十五年“容美宣抚司同知田世瑛,奏获镇南军民府古印,为始祖田始进,开熙二年颁给”。[3]现已不知史书中印章去向,虽无实物,但根据县志及正史记载,明玉珍印章事当属实。

明夏印章流传到今天者亦有发现。1975年冬季修建恩施市机场侯机大厅时出土施南万户府镇抚司印,印面阳文篆书“施南万户府镇司印”,背面镌刻着不工整的文字为“圣旨颁降 施南万户府镇抚司印 大夏开熙二年六月 日造”。该印铜质,形制完整。还发现了清江施南道总管万户府印。该印为铜质,形制完善,印面阳文篆书“清江施南道总管军万户府印”,印背面无文字题款。

后来屯田万户府印也被发现,该印为铜质,形制完整,早年于建始出土,印面阳文篆书“屯田万户府印”,当今有学者已对这三方印章进行了梳理。[4]

二、石刻题记

关于明夏石刻有湖北利川的“太平塘”。“太平塘”石刻题记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位于利川县都亭镇北一公里。自1355年始,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屯据沔阳一带,由于战乱与灾荒,人民生活困苦,军粮筹集困难,于是明玉珍率兵驾斗船,两次往返夔巫地区,贸粮皆满载而归。太平塘的碑碣文字,从侧面印证了明玉珍到达鄂西地区的史实。

重庆大足县,是著名的石刻之乡。在大足石窟宝顶道场坛台孝经洞外左侧,立有《临济正宗记》碑一通,《敕赐圣寿寺传灯记》碑文说:“我朝扫胡元以开天,取渝土于明氏。裳城乃渝州之属邑也。其间名山大观虽不可胜纪,惟宝顶称诸山之甲。考其开创,昉于唐宣宗大中九年,奉朝敕赐三道,所以表佛迹之奇”。“取渝土于明氏”,即指元末明玉珍据蜀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定都重庆。已有学者对此石刻进行了深度考释,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此石刻对研究明夏遗迹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在重庆市长江南岸,有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据考证,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政权期间所凿造,而其造型取材等则与明教教义有关。①这是我国唯一可确认的元末明教造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据《巴县志》载:“江水过鹧鸪石,弹子石至观音碚,南岸有大石佛,明夏都察院,邹兴所凿也”[6]。《巴县志》对大佛寺的地理方位之说,笔者认为应该是准确的。[7]故此弥勒佛应当为明夏时期遗存。

三、夏国货币

货币是一个政权的标志之一,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明玉珍西上入四川,1362年以重庆为都城,建国号‘夏’,称帝之后,开始建设自己的政权。大夏国建立后,一以重庆为基点,继续将明夏地盘向外扩充;二是发行大夏钱币,稳定人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发行钱币比武力扩张的意义要大得多。《历代钱法备考》载:“元至正二十三年,直州玉山人明玉珍据成都,僭号‘夏’,建元‘天统’,铸天统通宝钱”[8]。其中就包括铸造钱币,“天统年间(元至正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铸有天统通宝和天统元宝钱二种。都是小平,铜铸。通宝楷书,元宝篆书”[9]。这两种钱,传统的钱币书籍录《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都述为明玉珍所铸,《历代钱法备考》也载为明氏所铸,如梅梁在其文中转引《历代古钱图说》里有关天统通宝的资料,陈述如下:“一八三七,陈莱孝曰,天统通宝,元末明玉珍伪铸,至正二十三年,徐寿辉将明玉珍,直州玉山人,据成都,僭号夏,改元天统,按钱文真书顺读” [10],从而肯定了此钱币为明玉珍所铸造,作者亦认为所藏钱币为真品。由于大夏国存世时间短,天统钱传世极少,故有人怀疑当为伪作,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也委婉地认为此钱为安南所铸。

近年有不少天统钱出土,且多数出土于东北地区,此地区在历史上为辽金故地,因而有钱币专家认为东辽国天统年间所铸。笔者查阅史料,原辽亲王耶律留哥被契丹义军推为辽王,重建政权,史称东辽,建元天统。但各种钱谱载楷书大夏国天统通宝与所发现的东辽国楷书天统元宝钱铸工、形制、钱文书法风格皆不同。所以笔者推测东辽也有铸造天统钱的可能。现存天统钱币史料匮乏,实物极少,这里不做详论。

明玉珍还在天统间发行了罕见的纸币,称为“益州通行钞”,此钞对于恢复四川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钱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四、明玉珍墓葬和屯兵寨

1982年3月,明玉珍墓在江北上横街重庆织布厂的施工现场中被发现,史载:“(明玉珍)在位五年,寿三十六,葬江北永昌陵”[1],墓葬位置与史书记载相同。墓中出土了玄宫之碑及大批丝织品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四川地方史和元末战争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后不少学者对其墓“睿陵”展开了研究。

明玉珍葬具完好,椁用香榧木制成,耐腐蚀,出土时有香气。随葬器物除金杯一只,银锭二枚外,其余全是衣物等丝织品,出土的玄宫之碑具有重要价值。碑首作八角形,额刻“玄宫之碑”四字,篆書。碑文正书24行,正文每行47字,全碑共1004字。记述了明玉珍元末起兵和建立大夏政权的经过,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此碑目前存于中国三峡博物馆。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明玉珍墓为衣冠冢,有学者撰文表明睿陵里只有随葬品,没有尸骨,且墓也无被盗的痕迹,所以认为是衣冠冢。 [11]根据考古学知识,古墓里人骨如无经过特殊破坏,一般会保存至今,为何睿陵里随葬品保存完好而独不见尸骨,值得继续探究。

关于明玉珍出生地和屯兵寨,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明玉珍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柳林镇古城畈,屯兵于古城畈的青林山。据《大洪山志译注》载:“明玉珍古城人,身长八尺,目重瞳子。平林城在山(大洪山)麓之东古城畈,汉中兴初,平林人陈牧廖湛起兵号平林兵,城于此以应光武。州志青林山条云:元末兵乱,平林明玉珍率乡人结屯相保于此。今青林及玉珍祖坟俱在古城畈,则是明玉珍为古城畈人,而古城畈为平林县地矣” [12]。当时的古城属梅丘里管辖,玄宫之碑碑文中只记到梅丘里这一级地名。屯兵地青林寨位于随州市南35公里(随州市随县柳林镇与洛阳镇交界处),海拔570米。白林寨(相连的另一山峰)碑文中记为“清陵寨”,后简写为“青林寨”。《大洪山志译注》载:“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林山。” [12]青林寨共有房屋主体建筑4处5栋,皆为东南门向,与地势有关,山脉呈南北走向,西侧陡峭而东侧较为平缓,东南门向,沿城墙还散建有十几间小房,为守寨军士居住用。便于长期屯兵防守。大夏国境内还有两处遗迹也为明玉珍屯兵处,一为珍州,今属地贵州省正安县。史载:“《四夷考》:明玉珍时,其将江中立筑旧州城以守,州将郑昌孙据石城扼之,今南山寨是也” [13],另一处为道城,史载:“元时,循复旧址筑城,至正未,城毁,明玉珍将杨琮立栅以守” [13],这几处屯兵寨皆为明夏遗迹之一,是明玉珍军事活动的直接见证。

五、结语

明玉珍为四川地区重要历史人物,其建立的大夏国在西南地区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留下了不少文物遗迹,对我们研究明夏历史提供了重要帮助,但还有不少谜团待我们去破解,如睿陵到底为真墓还是衣冠冢?天统钱到底为明氏所铸还是后人伪造?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发现和后继研究者的努力,这些谜团有朝一日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注释:

①本人曾对此弥勒佛进行过实地考察,从外形和史料记载来看当为明夏遗存。

参考文献:

[1]杨学可.明氏实录 续修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清>多寿<清>罗凌汉.恩施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

[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邓辉.明玉珍大夏政权与鄂西关系探索[J].四川文物,1987(2):9-13.

[5]黄夏年.大足宝顶始祖元亮晓山考——大足石刻《临济正宗记》碑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5(4).

[6]四川省巴县志编纂委员会.巴县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7]温玉成.重庆弹子石镇大佛段明教石窟造像[J].四川文物,2002(2).

[8]沈学诗.历代钱法备考》卷七,清抄本.

[9]唐石父.历代农民起义军铸造的货币[J].文物,1960(10).

[10]梅梁.书法辨析“天统通宝”[N].中国商报,2014(9).

[11]胡人·文翰.重庆北明玉珍墓为衣冠冢考析[J].四川文物,1993(10).

[12]郝谦.大洪山志译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林勃(1990-),男,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

推荐访问:初探 遗迹 夏文
上一篇:明太鱼可以一鱼36吃
下一篇:大将故里开年会,课题开题明方向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