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看职业成长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10:55:03 点击:

《旧唐书·魏徵传》中谈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面对职场人士日渐兴盛的抑郁、迷茫等种种不良情绪,不妨来看一看、读一读,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学到什么。

一、顺应天时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一心想复兴汉室,桃园三结义得到两员大将——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得到卧龙凤雏之一的卧龙——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凤雏——庞统,不料汉室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不顺应天时,仅因人力,最终还是一场空,改变不了汉室衰亡的结局,只能改变汉室衰亡的过程。当下中国,虽然人们感觉有颇多问题,但放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算是政通人和。百姓大多致力于发家致富。我们处于这样的天时之下,百业皆可能有发展生机,百工皆有成长成才的机遇,所以,职场人士成长的大环境是好的。

二、依托平台

庞统被称为凤雏,诸葛亮被称为卧龙,时人称得到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庞统最初无意仕途,后来见诸葛亮出山后深得民众敬仰,于是投奔东吴,可是与孙权无缘,最后投奔刘备。可见,再大的人才,必须依托一个优秀的平台,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发挥其才干。 我们很多的学生都问我们对其创业的看法,我们的观点是:刚毕业就创业无异于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到外面三天,如果不死就抱回来喂养。我们建议想创业的同学一定要先去公司工作,积累经验且看出公司的缺点之后再创业。 通俗一点说,连马怎么跑都没见过,直接骑马可行吗?连别人骑马过程中的优缺点都分辨不出来,自己骑马就一定比别人更好地驾驭马吗?

三、善于研习

举一个例子,司马懿。司马懿最初憎恨乱世,不想做官,是曹操偏把他拉出来,不出来就杀,可出来后又不受重用。但是,司马懿有个长处,曹操虽不用他,但却给了他与朝中大臣共事并向曹操学习的机会。司马懿研究曹操,后来比曹操还厉害。曹操死后,司马懿长期跟诸葛亮对阵,又兴致勃勃地研究诸葛亮,结果,司马懿既当了魏国的“诸葛亮”,肩负军国重任,又当了魏国的“曹操”:其后代司马昭、司马炎照本宣科地把曹操后代赶下帝位。

四、公事为大

刘备伐吴。因为牢记“桃园三结义”,刘备报关羽被杀之仇的心很切,忘记“联吴抗曹”的立国方略,忘记了蜀国的整体利益,忘记了魏国攻打的可能性,亲率七十五万大军伐吴,小胜之后遭受火烧七百里连营的惨败,以至于留在白帝城不敢回成都。 其实,当时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平衡刘备报仇和蜀国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杀害关羽的潘璋被关兴所杀,杀害张飞的张达、范疆被孙权所杀,孙权上表向蜀国求和,刘备如果接受孙权的求和,会给刘备复兴汉室增加砝码。 蔡瑁投降。蔡瑁的姐姐是荆州牧刘表的夫人,育有刘表的次子刘琮,蔡瑁一心追求私利,在刘表病故后拥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并派人告诉曹操,只要让刘琮继续做荆州之主,刘琮愿投降。 蔡瑁的投降不仅仅是丢了故土荆州,而且给自己的姐姐蔡夫人、外甥刘琮带来了杀身之祸,并最终连自己的命一并搭进去。因为曹操一旦将刘琮留下,很多荆州旧臣因怀念刘表而拥立刘琮,会形成对曹操不利的势力,从而回归到之前的藩镇割据局面。

五、忠心现主

三国时代,各路诸侯杀来杀去,旗下将领投降在所难免。但不难发现,难以投降的人投降之后往往得到重用,轻易投降的人,哪怕是因旧主无能而投降之人始终得不到重用甚至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蔡瑁主动投降,曹操对其没有好感,而大将文聘的投降迟到了,曹操却对其很好。文聘说:身为人臣,连故主的疆土都没能保全,没脸见人。曹操心想,文聘对刘表与刘琮很讲义气,将来也会对自己很忠义。 魏延原为荆州刘表部下,跟随蔡瑁投降曹操,赤壁之战后又投奔到长沙太守韩玄旗下。刘备取荆州之后命关羽来攻长沙。魏延杀掉韩玄将刘备等人迎进长沙。 诸葛亮一见到魏延就喊人将他拿下,甚至到临死前都密授机宜,让马岱杀掉魏延。韩玄门下另一大将黄忠整日闭门谢客,羞做降将,结果刘备关羽来访,跪请他共同为汉室的中兴而努力。

六、迎难而上

《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的人生。有一点很明显:有良好家业继承的人往往难禁风浪,例如袁绍、曹爽;困难中崛起的人往往不简单,例如曹操、司马懿。所以,人的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是实(下转第38页)(上接第29页)的,不是虚的,这个人的德与能可以承受这个重担,这个福份,心理会比较踏实。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袁绍本人是渤海地方势力的领袖,十八路诸侯结成讨伐董卓的盟军时,袁绍由于显赫的家世和非凡的仪表被推为盟主。袁绍在任盟主时就显露出其短处:打胜了是他的功劳,打输了就骂大家不尽心尽力。在官渡之战时,该听的偏不听,不该听的倒是全听进去了。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是魏明帝时的大都督。曹爽凭空当上了大将军,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当曹爽与皇上出城打猎时,司马懿起兵夺取京师兵权,曹爽听后汗流浃背,不知如何是好。 曹爽名下的谋臣桓范从京师逃出来向其献策,天子驾幸许都,然后调集外地兵马讨伐司马懿,曹爽犹豫不决,此时,司马懿命人带话,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便可安全回府,曹爽竟然信以为真,结果曹爽全家被以谋反问斩。所以,职场人如果家境比较好或者事业比较顺,不妨适度悲观一点,提醒一下自己的德与能是否能承受这个福,是不是要谦虚谨慎一点。如果家境不太好或者事业不太顺,不妨适度乐观一点,提醒一下自己,要迎难而上,在应对困难的时候会砥砺自己的性格、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

七、砥砺品性

同样跟诸葛亮斗智斗勇,同样谋略相比诸葛亮稍逊一筹,司马懿比周瑜高在什么地方?就是品性。司马懿有一个好的品性,就是好度量,善忍耐。诸葛亮隆中对时就提出“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没有故意气周瑜,周瑜却因为有超越诸葛亮的情结而被气死。反观司马懿,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六出祁山,数次与司马懿对阵,但司马懿连连吃亏之后坚持闭关不战,诸葛亮故意气司马懿,司马懿却连战都不战,更不可能被气死。

曹操官渡之战能击败势力远大于自己的袁绍,赤壁之战却完败于孙刘联军呢?品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哀兵,但到赤壁之战时已经变成了骄兵。曹操在得到庞统所献连环计时,觉得胜利在望,喜形于色,并召开盛大的歌舞宴会来鼓舞士气。宴会期间,曹操以酒祭槊,并笑刘备、诸葛亮以蝼蚁之力,想要撼动泰山,简直是愚蠢之极。

八、勇于施恩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忘恩负义的事情存在,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知恩图报的事情存在。《三国演义》中向我们同时展示了这两者。吕布先杀义父丁原,拜董卓为义父,继而又杀义父董卓,可谓忘恩负义的典型,然其下场也颇为悲惨。诸葛亮六出祁山为的是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报答曹操曾经的善待之恩,关羽最终败走麦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不肯出兵相救。而刘封不出兵的根源在于关羽不待见他,反对刘备立他为嗣子。

一部《三国演义》,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管理,渗透为人处世、立功建业的诸多道理,对各界人士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以上总结为抛砖引玉之作,期望能对职场人士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饮食服务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演义 成长 职业
上一篇: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复杂性
下一篇:游三国城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