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历史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8:50:04 点击:

内容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标志之一就是教法改革,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高效历史课堂 教师角色 正确定位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程追求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以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历史学科知识为目标,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讲解题目,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意识。

当前教学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及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由原来的一个准备,全班等候;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

转变老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中,一是解决好老师的角色转换,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高中历史教学由历史老师一人唱主角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民主、和谐、热烈、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都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学中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天地。

由课堂的主宰到课堂的辅助

传统的历史课堂,基本上采取“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很容易演变成注入式的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结果学生不是兴味索然,就是消化不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时间、空间和快乐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准备,上课时充分展示,把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时间交由学生掌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合理、公正和鼓励他们的评价。但是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专题化的知识体系,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距离骤然增大,深度和难度也大大增加,而学生对教材所用知识把握的深度不够,不能准确分清楚重点和难点,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欠缺。所以在只占每堂课三分之一的教师的讲解时间里,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讲得精彩、讲得精当、讲得明白、讲得科学。突出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异同,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应用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牵引”为“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教师对课堂要有精心的设计和系统的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教师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3、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其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历史学习观,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合理地安排学习程序,采取适合自己个性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老师应精心设疑,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多为学生创造历史考察、调查、探究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展览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高中历史新课程真正进入全新的轨道。

4、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增长才干

知识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知识最终是在使用中获得其意义、效果和价值的。实际上,对社会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头脑中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恰当地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是否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量有多大,并没有关注拥有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只关注知识的静态存在,而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动态运转。同时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无法像从做中学那样,能够从实际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中获得直觉和激发洞察力,以及从排除实际困难的试误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学习,难以带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跃升。

我们过去的教材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关注是不够的,如现在还在大部分省市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所设的活动课仅有3课。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活动课“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在突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感悟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下,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课,初步改变了过去历史课“读书多,活动少”的局面。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活动课统计

必修1

探究活动一 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

探究活动二 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

探究活动三 伊拉克战后的重建问题——模拟召开一次联合国会议

必修2

探究活动一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

探究活动二 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讨论

必修3

探究活动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探究活动二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选修1

探究活动一 改革与发展

探究活动二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

探究活动三 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2、教师要学会倾听、赏识和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生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在,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

总之,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参考书目

[①]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4、3

[②]王维荣:《再现历史:六项有力的建构主义措施》《学科教育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

[③]美 Tom V.Savage.David G. Armstrong 著 廖珊 罗静等译 丛立新审校《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④] 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推荐访问:高效 课堂 角色 定位 教师
上一篇:浅议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互动式课堂教学
下一篇:民族主义内涵嬗变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