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度创新与北京城市发展关系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3:50:03 点击: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北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但如何保障创新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这需要自主创新制度的完善加以支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诸如加快建立个人创新激励机制、专利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制度的生产、循环机制等。

关键词:创新 制度 城市 北京

北京从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后,在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设计上一直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从“三个北京”的提出到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再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两轮驱动”战略的明确。这几个大的战略设计联系起来看,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两轮驱动”是北京在创新驱动上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是符合北京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更符合广大市民切身的利益和愿望,尤其是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创新驱动也建立在北京丰厚的创新资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首都城市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上,“北京精神”八个字中包括创新,创新是北京在新阶段构建城市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高校机构,具有人才优势,北京进行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有着众多地域的、客观的优势。但北京的创新之路绝不是平坦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建设好中关村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机制构建和制度安排,如何聚集和整合创新的资源,做大做强创新型企业,北京创新型企业有十百千工程的规划,如何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如何发挥教育战略的支撑作用。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加强精品生产创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两者之间,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融合、渗透,联动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显著提升首都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为建设“三个北京”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北京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来深入对上述重要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完善自主创新制度建设以推动首都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废除制度的速度很快,但是新的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制度的真空,有一些坏的制度就会诱拐企业做一些坏的事情。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不严,涉及到高校的一些关于知识和技术监督不严的问题,还有城市资本市场环境不健全,外资的PE问题,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问题,造成企业急功近利。从城市来说,圈地和卖地,热衷于找新项目、造新城。从这个层面来看,创新不等于建造一个地域空间就可以了,它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人文理念的积累。“创新”需要市场驱动、技术推动,更需要集体的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形成了大量高技术创新的科技园区等。现代高端技术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努力来完成,好来坞的电影需要各种各样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所以创新系统和创新网络的形成,需要近距离的行为主体在长期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易交流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尽管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但实际上行为主体之间没有真正展开合作,还是急功近利,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科技部门,也发生在教育部门,也有市场部门,所以谈“创新”必须要真正厘清“创新”的概念,以去除各种各样的制度障碍。

创新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至今依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观念,创新被人们理解为“新点子”、“高科技”、“更新”、标新立异等。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就是创造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服务,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最重要的是实现市场价值,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单个的发明家创造产品,在市场卖出去创造价值,到二十一世纪的学科交叉、产业融合、企业合作互动,我们需要从系统方面重新审视创新的概念和过程。创新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项产业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地方创新系统相互影响的复杂工程。

关于创新的研究网络,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研究脉络,即从产业创新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由知识、学习、关系网络结构、企业家精神、行业协会等因素所决定,行业协会在推动技术创新,企业之间合作和互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创新需要集体的创造力,需要近距离的行为主体在长期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易交流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促进行为主体各方面的合作。总之,制度创新,需要打破很多的行政界限,去除各种各样的制度障碍,真正投入到发展创新集群的努力中去,落实到各个地方的实际企业发展中去。

形成完备的个人创新激励机制以促进原始创新和基础理论创新

谈创新就离不开个人创新、原始创新。个人创新非常重要,而原始创新则是创新的根本,因为绝大多数的原始创新都来自个人。诺贝尔奖限授三个人的道理就缘于集团创新也是由个人的原始创新而形成的。而科技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离不开基础理论的创新。如果基础理论不能创新,就会导致政策导向有问题,比如北京水治理的问题变成了简单的技术问题,科学根本没有创新,依然没有意识到水的系统应该是一个非平衡态复杂系统,而非单纯水资源的保护问题。绿色食品的问题与水资源的问题密切相关,一种作物的毒素60%来自水,25%来自化肥,15%来自农药,不解决好水资源的问题,必将影响子孙后代。

明确自主创新产业的重要地位并实现首都产业结构战略转型

从北京“十二五规划”中的八大战略产业,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并没有想放弃发展制造业的机会,生物制药、新能源、生物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仍然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北京发展制造业受能源的约束,为此需要从理念上实现真正的转变,将北京未来的产业化道路明确定位于知识含量高、物质流动少、低碳的产业方向。此外,促进北京向文化与科技创新型城市转型,还需要从观念上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视人才为科技城市和文化城市的核心资源;二是城市发展应该从GDP本位向城市品质本位转移;三是创意产业的最佳空间分布形态并不一定是高度积聚的。

北京自主创新的目标应该是成为国家创新的中心,从政治地位来看,首都是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而且也是创新体系最完善的区域。因此在北京,搭建比较完善的创新平台,形成一个全国的国家创新中心,这应该是北京在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重要的一个任务。此外,要把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为自主创新的直接服务领域。因为北京的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都使得首都的经济特征目前十分明显,应着眼于提升产业素质,进而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要提高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正在从投资驱动转向知识驱动和智力驱动,北京自主创新的主要成果,更多的还是为生产性产业服务的比较多,为服务型产业服务的创新成果相对比较少。所以未来北京在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自主创新。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易,中介机构方面的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扶持力度。

推动专利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以体现首都自主创新优势

产业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产业转移,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好多城市获得发展,实质上都是在产业转移过程当中收益的。但如果缺乏专利技术,产业转移了,产品也会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产业创新应该向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向努力。专利是科技成果的法定形式,有效推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应作为城市产业创新的主要任务。中国有182万件专利产品,专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非常低,有效利用率不到10%。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专利生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开发转化比例也同样不高,因此北京欲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需要在专利的开发上作文章。北京市应实现对专利的开发利用比例高于专利生产比例,自己生产的专利自己开发利用,别人生产的专利,也同样可以开发利用,世界的专利也可以视为学习借鉴的资源。当然,专利的合理开发,需要有配套的相关专利开发利用政策,比如说开征专利税,在开征专利税的前提下,把专利成果向社会开放,谁都可以用专利,谁用了就交税,国家通过征收专利税的形式,补偿给专利人。同时政府在服务机制方面也需要创新,应该有对专利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的机制。政府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专利产业化价值的评估和产业化策划方面的评估,有产业化价值的专利产品,自然会吸引资本的进入。专利只是说明人无我有,但并不一定就有产业价值。专利在投入产业化之前,必须得进行深入的经济和技术一体化分析,如果政府能为专利的产业化价值评估提供便利和政策导向支持,就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度,而且能够把专利的利用达到极致状态。这样,企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创新动力,整个中国才会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产业创新机制。

此外,专利文化的创新问题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单纯的保护主义会导致很多专利成果的失效。

融入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以促进北京创新制度建设与国际接轨

世界城市,一定是一个有创意的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是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渠道,同时创意城市的建设一定是科技与文化融合推进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说创意城市就等于实现了世界城市的目标,但是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绝对是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十分关键和务实的一步。但是文化助推北京成为创意城市的作用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因为文化不是万能的。当我们站在创意城市网络的平台上看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上有太多承载着深厚文化的城市。由于文化是多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名城的竞争如同百舸争流,有柏林、悉尼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一些很小的城市。单凭文化,北京未必能够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北京的文化只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有利的、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充分的条件,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北京的文化只有获得科技的支撑,才能够如虎添翼。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中的29个成员城市,除了同样具备相当的文化条件以外,更多的是本国科技较为发达的城市,比如说米兰、首尔、布宜诺斯艾利斯,其科技研发资源是富集的,或者像蒙特利尔这样的名城,还有中国的深圳作为新兴开放城市的代表,凭借科技支撑快速崛起。“构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两轮驱动’的格局,形成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之都”,其实也是启迪我们快速加入世界创意城市网络过程中,让北京的创新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

转变思维视角并重视创新制度的生成与循环机制

所有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都是为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城市的良性发展服务。因此,创新制度的建设应该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没有市民认可的创新,创新出来的产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创新产品就无法通过转化,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注重实效的层面来看,创新最重要的归宿应该是能够让创新赢得市场,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为此,制度创新需要转换视角,因为一般谈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视角,但从现代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视角是需要转换的,在自上而下的视角之下,市民就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被动消费者。而转换成自下而上的视角来看,市民就是个积极的消费者,因为他是公民,是一个利益表达者,也是一个创新体系的参与者。另外从公共管理、多元管理的视角来看制度创新,就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创新机制的建立,二是信息披露、沟通机制的创新,三是决策参与机制的公开、透明,四是资源配置机制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加以考虑。

总之,创新制度的建设不应是纸上谈兵,而应是广大市民的参与、应用、再生产过程。

推荐访问:北京 试论 制度创新 关系 城市
上一篇:IETM技术在新型飞机维修保障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湖南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