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洼陷沙四上滩坝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21:15:02 点击:

总结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空间特征。

一、储层岩石学性质

1.构成熟度

通过以上三口井的薄片观察,该区岩性大部分为含碳酸盐质细粒、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少量粗粉砂岩。岩石碎屑分选一般为好或中等偏好,少量为中等或差偏中等,颗粒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支撑方式全为颗粒支撑,接触关系主要为线接触,见部分点~线接触,少量凹凸~线接触;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接-孔式胶结,见部分次生加大~孔隙式胶结,偶见基底~孔隙式胶结,由此可见滩坝砂体的结构成熟度较高。

2.分成熟度

2.1碎屑矿物成分。碎屑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石英含量平均值为46%,最小值为40%,最大值53%,长石含量平均值为35%,最小值为27%,最大值为39%;岩屑主要为石英岩屑,平均含量为13%,少量岩浆岩和沉积岩屑,平均含量为6%,沉积岩屑主要为白云岩岩屑及方解石、白云石碎屑。从岩屑的组分看,岩石母岩成分可能为太古界片麻岩和中生界喷出岩。从滩坝砂体的形成机理看,物源是由周围发育的大型水下扇体。

2.2填隙物矿物成分。填隙物矿物成分中泥质杂基平均含量较少,除了史14井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少之外,其他井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较高,其中方解石含量范围为(1%~12%)、白云石含量范围为(1%~25%),铁方解石含量范圍为(1%~30%)铁白云石平均含量为(5%~39%)。石英加大现象在史14井和利57井中普遍存在,且较为强烈,而在滨438中并未见到。在滨438井中样品可见菱铁矿含量为1%~8%之间。在滨438井和利57井中见到少量黄铁矿。综上所述,该区岩石成分成熟度较高。这是因为滩坝砂体在岸流和波浪的再搬运和再沉积过程中,经过岸流和波浪反复长期的淘洗、筛选的结果。滨438炭屑含量较高,在史14、利57的部分井段中还见到隐晶白云质砂屑及少量砂心鲕,这也同时说明沉积环境为滨浅湖沉积。

二、储层微观特征

根据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该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及白云石晶间孔。其中滨438井的次生粒间溶孔相对而言较发育,其面孔率最大可达3%。利57井普遍见到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面孔率在0.5%~2%范围内,其中在4308.1~4308.56和4131.15~4131.93井段的样品粒间孔较发育,分布较均匀,孔隙大小8~75μm,喉道为1~7μm。而史14井中孔隙不发育。

三、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的控制。对于该区滩坝相沉积,我们主要研究成岩作用对其的影响

1.械压实作用。根据薄片观察,该区岩石颗粒接触关系主要为线接触,见部分点~线接触,少量凹凸~线接触,而且埋深较大,由此可见机械压实作用比较强裂。

2.质、碳酸盐胶结。该区硅质胶结主要表现为石英次生加大边,在史14井和利57井中普遍存在,石英加大边一般具有尘埃线,加大边宽度为10~30μm。

该区碳酸盐胶结物类型较为丰富。除了史14井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少之外,其它井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较高,方解石、白云石及铁白云石总含量26%,其中方解石胶结物微-细晶结构,以细晶为主,局部连晶式胶结碎屑颗粒,白云石胶结物以微晶结构为主,铁白云石胶结物以微-细晶结构为主。碳酸盐中又以铁白云石分布较为普遍。在滨438井中样品可见隐晶凝块状菱铁矿,其含量为1%~8%不等。在滨438井和利57井中见到少量黄铁矿,呈球粒状集合体聚集分布。

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改善意义的成岩作用。该区主要发育粒间溶孔,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其中以滨438井最为典型,次生溶孔面孔率最大达3%。利57井普遍见到次生孔及白云石晶间微孔,面孔率在0.5%-2%范围内,而史14井中未见溶蚀现象。

4.土矿物的充填作用。根据扫描电镜分析及粘土矿物X—衍射等化验分析等资料,该区粘土矿物总含量较少,产状主要为鳞片状,充填粒间孔隙。该区粘土矿物类型主要包括伊利石、伊/蒙间层、高岭石、绿泥石。该区粘土矿物主要类型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间层。在利津洼陷带东部史14井的位置,主要分布伊利石,含量为99.5%,利津洼陷带西部滨438、利57的位置,主要分布伊利石和高岭石和少量绿泥石和伊/蒙间层,其中利57高岭石含量较高,为39.3%。

四、小结

利津滩坝砂体岩性主要为含碳酸盐质细粒、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白云石晶间孔等。影响储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成岩作用,一般地,压实作用、硅质、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不利于储层,而成岩早期的碳酸盐作用和成岩后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起到改造的作用。该地区由于埋深大,压实作用较强烈,这使得原始孔隙率损失一大半,碳酸盐胶结作用和石英次生加大作用都比较强烈,使得原生粒间孔丧失殆尽,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的能改善使孔隙率有小幅度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田美荣.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储集空间特征[J].1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3(2):114-116.

[2] 李国斌.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2008,10(5):911-921.

[3] 邹灵.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3(2):34-36.

[4] 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2(1):45-58.

作者简介:甄贞(1977- ),女,现供职于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岩矿鉴定及沉积储层综合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利津 砂岩 微观 特征 因素
上一篇: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铀成矿前景探讨
下一篇: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德乌鲁杂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