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10 13:00:05 点击:

摘要:2003年发生审计风暴以后,各界逐渐关注政府审计,而伴随政府审计相关问责制的制定,审计公告这一制度逐渐实施,使得审计风险开始显现出来。形成政府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并且一直存在于审计活动之中。如今,我国有关政府审计风险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缺乏有关政府审计风险相关控制及防范的理论指导,导致国内审计风险一直较高。本文将从人员素质、审计主体的行为、审计机关的管理、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健全、政治体制、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对政府审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探索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政府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道德风险

政府审计与社会经济的监督机制有着密切关系。政府开展审计活动期间,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审计风险,因此政府必须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一、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审计主体导致的审计风险

1.人员素质低

第一,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操守存在缺失。衡量政府审计这一工作的人员合格与否的两项重要标准是专业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其中,由于职业道德方面缺陷造成的道德风险表现得更加隐蔽。如果审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存在缺失,就会缺乏对问题进行查处的动力,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第二,审计人员拥有的专业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就无法对审计要求进行正确理解,在执行期间必然会使数据发生偏差,进而造成审计评价缺乏准确度。

第三,审计人员缺少风险意识。与社会审计不同,政府审计以往很少出现由于不当的审计行为而造成审计单位及人员的损失这类事件,进而使得政府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2.审计主体的行为不当

在审计期间,审计主体的所有行为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如果无法保持职业操守,必然導致审计风险出现。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计,必然导致程序设计这一风险出现。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按照审计规范获取审计证据,就会导致证据存在取舍风险。如果审计人员受到审计客体营造出的假象所蒙蔽及干扰,没有获取审计证据,同时判断失误,必然使审计存在检查风险。由此可见,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整个过程之中,审计主体每一个行为都会导致审计风险出现。

3.审计机关的管理存在不足

政府审计机关具有的管理水平能够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同时它也和审计风险级别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审计机关如果管理水平较高,就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较高。而审计工作的质量越高,那么审计风险就会越小。如今,审计机关的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未建立审计质量相关控制制度;第二,审计成本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审计成本的管理也不完善;第三,审计方法也较为落后,审计质量及效率都不高;第四,不少审计复核的机构人员少,并且工作量大,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第五,缺少责任确认及责任追究具体标准及内容,并且可操作性也不强。这些都对审计监督起到了制约作用,增大了政府的审计风险。

(二)政府审计客体导致的审计风险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

审计单位与被审单位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政府审计之中,信息不对称有内外部之分。政府实施审计之前,审计单位可以借助各种方法获取被审单位相关信息,了解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在审计期间,审计组会要求被审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然而,无论怎样,政府审计单位仍处在弱势端。此外,这种信息不对称还很容易转化成道德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来源于审计单位。审计期间,被审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可能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这样会造成较大的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实际上,审计风险还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健全程度、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执行力度有直接关系。例如,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之中,公司外部会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经济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竞争仍然不足。所以,国有企业现有外部的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此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多是形同虚设,企业内部仍然缺乏监督机制。

(三)政府审计环境导致的审计风险

1.政治体制

在当前国内政府审计这一体制之下,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导致政府审计存在以下风险:第一,审计的独立性比较差。审计监督具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独立性,其更是审计具有的灵魂;如今,政府审计的财权无法做到独立,同时人事权也无法脱离政府而独立;第二,审计缺乏透明度。对于涉及一些领导、重大事件等问题,政府通常不允许审计单位对外公告,致使审计公告的作用大大缩水;第三,审计的权威性过低。一直以来,政府的审计单位都被人们当作是政府的守门人。由于这种定位及评价的影响,政府审计具有的权威性和地位都不高。

2.社会环境

第一,政府审计受到了利益集团的压力。在国内,利益集团一直存在着,并且种类及数量较多,在社会上占据着大量资源。强势的利益集团掌握的资源比较多,而弱势的利益集团在掌握的资源比较少,这样一来,强势的利益集团在市场之中的话语权更多。这些利益集团为了达成自身目的,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常常进行垄断操作,对政府审计施加压力。

第二,社会之中认可度的影响。如今,社会大众对于审计责任方面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一旦审计结果出现不可靠的现象,或者审计没有结果,社会大众通常都会认为是由于政府审计无规范造成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政府的审计风险。

3.法律环境

国家法律具有的健全程度、社会具有的法律意识以及政府执法的程度是政府审计具有的法律环境。尽管国内已有自身的审计法律体系,但该体系还不够完善。原因如下:第一,审计法规具有滞后性;第二,国内当前的审计法律无法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涵盖。例如,审计期间可能有很多新情况以及新问题出现,但是这些新的情况以及问题并没有相应法律依据,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出现;第三,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协调以及不统一的问题,进而引发审计风险。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政府审计主体方面风险预防的措施

1.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第一,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只有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自律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才能从源头对审计质量进行提高,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政府可以通过对审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进行培养,让审计人员明确其职责。同时,在审计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警示教育。

第二,加强审计团队专业性的建设,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只有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政府应该加强日常的风险教育工作,多开展一些专题形式的警示教育,然后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2.增强对审计项目整体质量的控制

在开展审计工作期间,审计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内审计相关法律进行工作,做到遵纪守法,尽量避免由于自身因素致使审计诉讼案件发生。第一,对于审计程序具有的风险点,审计单位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审计工作;第二,针对审计质量具有的风险点,审计人员对于每个项目都必须谨慎审查并且审透;第三,针对送达审计文书这一风险点,审计单位必须按照正常手续,将审计文书按时送达;第四,对于审计处理移送这一风险点,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执行,清晰罗列移送事项,避免有所遗漏;第五,对于审计的结果公开这一风险点,审计单位必须主动公开审计结果。

3.强化政府审计的管理

第一,完善审计质量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整体质量进行控制的关键。只有经过审计单位的审核,审计报告才能最终形成定稿。

第二,构建审计质量的岗位责任的追究制度。这样在审计风险出现之时,才能更好地对责任进行区分。

第三,加强对于基层的审计单位进行指导帮助。例如,对硬件设施及环境差的审计单位进行改进。

(二)政府審计客体方面风险预防的措施

1.改善主客体信息的不对称现状

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审计风险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审计期间的主体,审计单位必须对自身弱势地位进行积极改变,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行改变。不管是开展审计之前,或是审计期间,都需要在时间方面对审计人员予以保证,让其拥有足够的时间获取信息,去伪存真、降低审计风险。由此可见,改善主客体间信息的不对称状况能够有效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

2.规范受审单位的行为

对被审单位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帮助或者促进被审单位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构建及完善。这样能够对该制度具有的牵制及约束作用进行发挥,降低审计风险;第二,扩大审计承诺的范围,实行分项目、分阶段以及分层级对承诺进行选择,而且严肃处理一些单位的不实信息;第三,处理好审计主客体间的关系,对被审单位对政府审计的接受程度进行提升,让其主动并且积极配合审计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三)政府审计环境风险预防的措施

1.改革审计体制

第一,对审计的从属关系进行调整,保证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同时保证审计经费。如今,要想从根本上对国内政府审计缺乏独立性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必须对现有审计体制进行改革,对其他国家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建立一府三院的审计模式。

第二,对当前双重领导这一体制进行改革,开展地方审计单位的垂直管理。如今国内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的政府审计制度,审计单位上下级只存在业务指导这一关系,而没有人事方面的管理关系。这样很容易导致审计单位内部混乱,造成审计法风险。因此,要想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必须对审计现行体制进行改革。

2.建立健全审计法规

政府审计就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计,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开展工作,这样一来,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成为审计质量的整体保障。针对国内当前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现象,政府必须构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第一,尽管对于我国的根本大法以及重要法律不能进行随意改动,但对于有关实施细则可以进行适当修改;第二,我国可以借鉴英国制定的审计指南,针对不同行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这样能够对国内审计工作进行正确指导。

3.实行公开审计

俗话说,电灯是警察,阳光就是防腐剂,实行公开审计就是对透明度最好的保证。审计公开是行政公开中的一个部分,政府实行审计公开,是构建透明政府的一条必经之路。政府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可以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扩大审计监督范围。同时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期间就会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去做,对自身能力、道德素养进行不断提升,进而使审计风险有效得到规避。

结论

综上可知,审计和审计风险是共生关系,政府审计风险会受到政府的审计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导致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对此,政府审计单位应从这三方面着手开展风险防范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小荣.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对腐败普遍性信念的作用及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4):35-45.

[2]陈信贤.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功能认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6):85-86.

[3]曹源芳,王家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羊群效应”与政府审计治理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03):142-146.

[4]牛燕文.内部审计在政府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对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6):88+87.

[5]安娜.浅议承包人如何防范竣工结算中政府审计的法律风险[J].时代金融,2017(05):243.

[6]黎锐,陈红.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目标、程序的改进[J].财会研究,2017(01):60-66.

作者简介:

杨丽明(1981.10- ),女,辽宁省铁岭市,副教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及财务管理;

戴鸿颖(1995.5- ),女,山西省,学生,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研究方向:会计。

推荐访问:预防措施 成因 审计 风险 政府
上一篇: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下一篇:专题研究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