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的建构需要关注事实关联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8 10:15:04 点击:

zoޛ)j馝׽vv_6^i׿o?ii饨ky人物参与下所发生的特定事件。而纵向观察注重历史发展的方向、大趋势以及某种历史结局的必然性。将这两种观察历史现象的方式结合,历史学家才能够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会有某一历史现象如此发生,纵向考察和横向考察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历史的眼光”。[4]

2014年全国Ⅰ卷40题通过明清时期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不同命运的比较,要求考生回答宋应星、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在高三复习的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这说明学生不能结合材料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宋应星的科技成果出现在明清时期,结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知: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小农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八股取士,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显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难有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成就。从《天工开物》的内容来看,这部书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积淀的结果,更与宋应星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从横向看这一时期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当时的社会出现了重视科学研究的氛围。从纵向看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冲破神学束缚,再加上牛顿个人的努力,所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总之,科学的世界本身是一个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将科技的出现置于纵向的历史文化传统、横向的特定社会人文背景,以及深层次的科学家的理想、信念等文化视野中思考。

(二)用批判性思维去验证

寻找不同事实的联系,需要运用逻辑方法,而建构合理的历史解释需要批判性思维。所谓逻辑方法是指根据原理、常识和经验推导出不同事实之间的关联。在历史解释的建构中,逻辑方法通常是不能单独运用的,必须要经过批判性思維的检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主动评估观念的愿望,它能够分析证据的质量,考察推理的缺陷。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依靠逻辑推理,如“原因—背景模式”就存在纯粹逻辑推理的倾向。一些老师在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时提到,欧洲国家进行海外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这个论点的提出依靠的就是逻辑方法:贵金属可以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金,而欧洲殖民者获取的大量贵金属,必然会对工业革命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仅仅笼统地叙述欧洲在海外获取财富的事实,而不交代这些财富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变成了工业资本,并不能证明海外殖民掠夺与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的事实关联。因为,从海外获取财富未必都能转化为资本,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的财富大多为王室和贵族所消耗,并没有促进工业革命的发生。

2015年全国Ⅱ卷40题通过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比较,要求考生说明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一些考生仅仅从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出发,含混地列举了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而没有考虑所列事实与问题的关联度,从而出现了关联性谬误。关联性谬误具有的共同特征是论证中前提和结论在心理上相关,而在逻辑上不相关,看起来结论好像是从前提推出的,实际上结论和前提没有逻辑关系。在历史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外,“好的推理还必须满足:一、相关性:前提和结论必须是相关的,这是前提的资格问题。二、充足性:前提对结论构成足够的支持,这是看现有前提的总和是否足以导出结论的问题。”[5]

近年来全国卷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打破教材的程式化叙述,使学生既要关注个别,也要重视一般,而且力图从个别中看出一般来。过去的历史事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不能由单个的事实本身来说明,而需要从众多的事实中去寻找。历史解释是一个细致和复杂的过程,需要解读史料,理清事实,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实际关联,最后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3]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305、285页。

[4]李隆国:《史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20页。

[5]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14页。

推荐访问:建构 关联 事实 解释 关注
上一篇:电子政务的复杂性研究进展
下一篇:关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对科学史的应用分析研究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