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和改善未来健康环境的几点建议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3 15:50:05 点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精益化。人们追求的幸福感不再仅限于物质的感受,更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民以食为天!更说明了食品安全在民生中的位置。现实情况如何呢?"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等等,不断撞击着民众的神经。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一件件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律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应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健康环境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民以食为天"就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远远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我国也于2009年6月1日颁布了《食品安全法》,7月21日颁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等做了具体规定。从法律上为我国食品安全设立安全防线,为食品安全建立一道法律保障,可以说是食品安全环境的一大进步。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

1、食品安全带来的直接危害,损坏人的身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首先,是对健康的危害,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其危害严重性不言面喻。

其次,是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鹿事件后,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国产奶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后,某品牌进口奶粉一年之内三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至15%,广大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国之根本为民,民之根本为身。在不安全食品泛滥的情况下,国人的身体素质如何能得到保障?身之不在,国之焉存?

2、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危害,人类可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像转基因、添加剂和激素滥用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现代技术使鸡、鸭、鹅等禽类"长大成禽"的周期从120天至150天,缩短到38天至45天,生产的肉类含有很多害人成分。

水产方面,鱼、鳖、虾、蟹、鳗等无一不用添加剂和生长素,令人馋涎欲滴的海鲜可能隐含对人体极为不利的成分。因此,导致现在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吃什么才是安全的?"、"食品安全如何才能让民众放心?"……食品安全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四、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

这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2、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

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3、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

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4、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

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五、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改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政策:

1、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

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我们国家可在以下三个方面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改变现在的监管体制,改分开型监管为集中型模式,把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有机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当然这一方案对现行的监管体制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改革目标和方向,分阶段进行,分重点进行,逐步实现。

(2)改变现在按产业链环节进行分工的方式,按食品的类别进行分工,每个部门独立地对自己所分监管的品种实行全过程规制,其他部门无权干涉,哪个品种的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的职责。这一方案也对现有体制有一定的冲突,必须对现在机构进行重新分工,可以先选择部分产品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3)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幅度调整,现有监管机构不变,现有分工方式也不变,但必须解决好现有分工存有的交叉和无人规制的盲区两个问题。相地来说,这个方案效率会低,但可行性最强,且行政成本最低。

2、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用

(1)完全可以建立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间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在省、区、县和全国监管食品的生产与流通方面,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央、地方在食品标准上保持良好的协调,由各级政府负责所管辖区域的食品安全规制工作,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

(2)对于存在国家标准的、地方规制机构须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监测。食品在地区间的相互流通,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严格规制;对没有国家标准的,各地可以按照地方标准进行规制。

3、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社会消费、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食品卫生法重要性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食品卫生法的贯彻实施,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主要对象,加强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彻底落实食品卫生法,使他们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规范生产、合格经营行为。

(2)利用媒体多倡导规范、诚信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多开展警示教育,多公开曝光违法行为。鼓励和奖励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媒体等社会组织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毫不陷瞒地曝光等,这也是社会对食品生产、经销企业的有效社会监督,促进食品安全市场的稳定发展。

(3)向广大人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改变购买价值取向,引导消费者由价格优先向质量优先的方向转变。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感官鉴别能力,通过科普教育使消费者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鼓励消费者要求商家提供技术监测等。

4、加强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许可的审查力度

应该严厉打击用食品标识进行欺骗性销售以及非法推销名不符实食品的企业是食品安全规制的核心内容。

(1)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努力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卫生法规和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食品生产者在包装标识标明生产日期、产品包含详细成分等。

(2)从消费者的角度,要向群众介绍容易识别食品包装标识的方法,让大家知道了解食品标识不全、过度宣传疗效、不符功用等是严重的欺骗行为和违法行为,使消费者自觉抵制食品的包装标识不合格产品,这样既能使消费者自觉参与监督,揭发和检举卫生违法行为,又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广大利益和身心健康。

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

[2]孙爱芳,关炳峰,王法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12,(9).

[3]王威,杨敏杰."信任品"的信任危机与加强乳制口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

[4]成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综述及改善措施初探[J].食品工业科技,2008,(10).

作者简介:全红娟(1976.1-),女,长安大学理学院,工程师,硕士,物理专业。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食品质量 几点建议 改善 未来
上一篇: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食品标签怎么看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