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藜的“光明”事业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0:15:02 点击:

在冯丹藜看来,商业只是自己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现在,她人生最重要的事业是公益慈善

在冯丹藜的名片上,最显著位置排列着各种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的头衔,而在最下端位置,则显示着商界职务。不难看出,与商业身份相比,冯丹藜更看重自己慈善家的身份。

在香港出版界,冯丹藜颇有名气。她喜欢写文章,许多香港文人都是她的朋友,她甚至与知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国学大师饶宗颐结成忘年之交,并出版了由他们撰写的多部书籍。作为香港新青年出版社董事长,冯丹藜将内地知名文摘杂志《读者》引入香港,改成彩页印刷的繁体版,并增强其阅读性和趣味性,成功地让香港百姓接受了这一来自中国内地的刊物。此外,冯丹藜还涉足生物科技以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在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专访时,对于商业成就,冯丹藜并不愿过多提及。在她看来,商业只是自己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现在,她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是公益慈善。

十年前,为帮助中国弱视儿童恢复视力,冯丹藜毅然卖掉了在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创办了世界上首家弱视儿童医院,并成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儿童弱视专项基金”。十年来,她带领医疗团队奔走于中国内地的贫困山区,救助了超过5000名中国贫困弱视儿童。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冯丹藜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奔走呼吁。2013年全国两会时,冯丹藜曾撰写提案呼吁,把慈善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而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两会上,冯丹藜撰写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使短暂的一生变得更有意义?在我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我,我的朋友、我的家人以及我的周围,会有什么不同?”每当静下来的时候,冯丹藜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而通过做慈善,她找到了答案。

打开弱视儿童的心灵之窗

在北京海淀区万寿路,有一所与众不同的眼科医院—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这里除了进行正常的儿童弱视治疗外,还为贫困地区弱视儿童提供免费住院和治疗的机会,是世界上首家弱视儿童医院。冯丹藜正是这家医院的董事长。

2000年,冯丹藜陪同一位朋友带其孩子到北京空军弱视治疗中心做检查,在那里,她第—次知道了人类还有—种叫“弱视”的眼科疾病。

深入了解后,冯丹藜发现,弱视在中国儿童中的发病率高达4%,全国3亿儿童中就有约1200万儿童患有此病,贫困地区儿童发病率更高。“当时香港才600万人,香港和澳门加在一起也没有1200万人。这太可怕了。”冯丹藜回忆说。冯丹藜还得知,在全世界有很多人得这种病,但即使是在医疗条件相对先进的美国,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弱视的方法。

冯丹藜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时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陈慕华,陈慕华随即组织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调查研究。

陈慕华之所以这么快就作出反馈,除了因为深知弱视治疗的重要性之外,还源于她对冯丹藜本人的充分信任。

改革开放初期,冯丹藜的父母从香港来到内地投资建厂,生产纺织品。因工作关系,他们认识了当时还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的陈慕华。由于销售纺织品需要进口配额,一些有配额的纺织企业便开始倒卖手中的配额,以谋取不法利益。“我父母从来没有用凭信任得来的配额做这种不法的事情。”冯丹藜说,正因为此,在多年的交往过程中,陈慕华与冯丹藜一家逐渐成为了朋友。

经过调查研究,冯丹藜汇报的情况很快得到了证实,她还主动向陈慕华请缨,希望亲自创办一家医疗机构来帮助弱视儿童。

为了建好医院,冯丹藜将自己在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全都转手卖给他人,她的这种执着感动了陈慕华,于是将当时妇联位于万寿路的一处办公地点腾出来,租给冯丹藜开办医院,还帮她请来了空军弱视治疗中心的专家李志升担任院长。

医院建成后,冯丹藜发现,医治—个弱视患者的费用需要将近一万元,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她便拿出100万元,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成立了儿童弱视专项基金,免费治疗患有弱视却没有能力治疗的贫困儿童。截至目前,冯丹藜和她的医疗团队已救助了超过5000名中国贫困弱视儿童。

“每一个好资源,全被我集合了。正因为这是在做一件好事,所以才能集合一帮好人。真可算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回忆起医院成立时的种种,冯丹藜无不感慨。

保护中国近代史史料

在救助弱视儿童的同时,冯丹藜还极力推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史料保护。

冯丹藜曾出任东华三院董事局总理,参与管理香港东华三院。东华三院是香港最悠久也是最大的慈善机构,有着140多年的历史。任职董事局总理期间,冯丹藜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修复东华三院140多年来保存下来的大量珍贵历史档案,包括与历代中央政府的来往文书,以及咸丰、光绪御笔赐匾等。

“这些历史档案,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对于揭示和传承我国近代以来的慈善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大家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去整理和修复这些史料。”冯丹藜认为,自己有责任把这一段史料保护好,这既是对后代负责,也是对中国近代史负责。

2009年12月12日,在一年一度的“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上,冯丹藜捐赠港币200万元,成立“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基金”,该基金用于开发及保存东华三院的珍贵历史资料,并收集和整理东华三院的历史图片、文献档案及音像资料。“虽然香港曾被割让过,但是东华三院140多年的记录告诉我们,香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祖国,它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冯丹藜说。

为表示对冯丹藜的感谢,东华三院将该院文物馆一楼文化古迹廊以冯丹藜母亲的名字命名,取名为“冯凤华纪念文化古迹廊”。2014年2月,“冯凤华纪念文化古迹廊”命名仪式上,冯丹藜邀请了国家档案局的一位邹姓女领导前来观看。邹女士代表国家档案局为东华三院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清末皇帝所批注的关于东华三院的奏折。

这是清末时一位湖广总督写给皇上的奏折。奏折的大概内容是,由于湖广两地发生大灾,香港东华三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皇帝在该奏折上做了批注,并赐匾表彰东华三院。国家档案局的研究人员在编写清末历史资料时发现了这本奏折,遗憾的是,奏折中所提及的匾额却下落不明。恰在此时,邹女士应邀出席命名仪式,借此机会却见到了奏折中提及皇帝所赐的那块匾。“匾额就这样和国家档案局的史料对上了,可谓是珠联璧合。”冯丹藜笑道。

通过做慈善,冯丹藜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未来她也依然会继续专注于慈善。如今,最令她欣慰的是,从意大利学成归来的女儿也加入了她的慈善事业,只要有空的时候,女儿都会和她一起前往贫困地区,帮助当地的贫困儿童。

编辑_谢再红

推荐访问:光明 事业 冯丹
上一篇: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基本策略
下一篇:China,X:在哈佛教中国历史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