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3:40:03 点击:

摘要 范式是由持有相同研究信念的研究者自发形成的一种规范,它有共同的问题域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解题思路与方法。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可由“移植”研究转向“本体”研究,由“演绎”研究转向“归纳”研究。

关键词 化学教学论 范式 实证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学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的理论研究也日趋活跃。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化学教学论研究成果虽不少,但许多不能适应我国的化学教学实际,未能转化成化学教学实施效益,难以切实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其理论地位与实践价值并未获得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研究范式的缺陷是必须反思的。新一轮化学新课程改革为化学教学论的研究,为提升其学科学术地位和实践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要突破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困境,研究范式的转换势在必行。

1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事实描述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学论研究范式进行了定义,如范式是指“在教学论研究过程中,由持有相同研究信念的研究者自发形成的一种规范,这种规范规定了共同的问题域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解题思路与方法”[1]。笔者用文本分析法,分析2002~20004年,某省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方法(见表1),从中可窥视出我国化学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范式。

上述化学教学论领域的研究,在选题上,问题的来源多数是来自教育学、教学论研究成果的“成功”范例,如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艺术、学习指导、教师角色等,且选题过于宽泛,侧重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演绎法为主、辅之于案例分析。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研究者多数是从教育科学中的某些理论出发,再冠以化学二字,提出了所谓的化学教学新理论、新方法,然后找出几个化学教学案例,而这些化学教学案例往往被研究者人为贴上某种理论(笔者认为这种案例的信度和效度值得商榷),由此验证某种理论或提出几条建议和对策。这种从一般教学原理出发去诠释化学教学的问题,应该说,它有比较严格的逻辑推理,其功用不能全部抹杀。但由于其大多数不是从化学教学具体问题出发,问题是人家的,理论是人家的,方法还是人家的,导致在有关概念、命题、体系上,去掉化学二字,换上物理、生物,则会出现同样适用的尴尬情形。由于教育理论本身具有各自的背景和条件,而化学教学论的研究者,往往不加选择地将一些“时髦的教育理论”生搬硬套地移植于化学教学实际中,又没有与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实践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其研究往往是“只开花,不结果”,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自然犹存。如此研究当然不为中学化学教师所接受,其实践意义不能获得认可;又由于其理论主要来自教育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其学术地位难以得到尊重就不难理解了。

从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看,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自下而上的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的归纳研究,即从化学教学实际入手进行研究,从而总结、提升出理论的归纳法。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多数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即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法。化学教学实践是化学教学论的源泉,失去实践的支持,化学教学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必然走入困境。第二,化学教学论研究缺乏对现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关照。翻开一些化学教学论教材,有的一个化学方程式都很难找到,更不消说现代化学学科发展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的学术话语。这种忽视化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关系,离开化学方法论的化学教学论,必然导致学科特征性的匮乏。难怪有的化学教学论教师对该学科教什么感到困惑不解。

2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迷失的归因判断

化学教学论研究为什么会出现选题与研究方法的局限,主要原因有:

其一,研究者不是真正从化学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研究化学教学问题,而是一味从教育理论出发研究化学教学问题,即研究者的出发点存在问题。因为如果从实践出发,复杂多变的现实必然导致实践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实践又必然促进研究者的思维的灵活化,灵活化的思维又有利于选题的个性化。例如,我国一些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段深刻的精辟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毛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呢?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凝练出理论的东西呢?对此问题,许多研究者却熟视无睹。这正谓实践是化学教学论研究创新的源泉。如果研究者一味从理论出发,长久下去,从理论到理论,结果看似理论得到了升华,但却解决不了教学实际问题。

其二,研究者在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心理困境。工业化社会以来,世界文化冲突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对抗形式出现的,在这个较量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至少在科技层面“示弱”。文化示弱导致心理的示弱。心理示弱又导致国外教育思想的简单“移植”。有的研究者就认为,搞学科教学论研究只要把国外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拿过来用就可以,于是各种教育思潮在化学教育研究中此起彼伏,过眼烟云,而真正被一线化学教师认可的成果却很少。例如,多元智力理论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但是,在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时,有的研究者过于简单化。例如,在研究“多元智力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时,将丰富多彩的化学教学活动人为地贴上什么活动培养了什么智力,这实质上是“形式教育”的翻版。

其三,研究者没有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我国的化学教学论研究者主要包括高师的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者、化学教研员、一线化学教师。高师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者是一支重要的理论研究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教育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是从化学专业学科中转入化学教学论研究,大多教育理论先天不足;还有的教师是化学教学论硕士毕业,但没有中学化学教学履历,缺乏化学教学经验。而且,他们与化学教研员、一线化学教师联系不够紧密,很少深入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二者游离,各说各的话语,化学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实践的脱离是难免的。

其四,新生的研究者—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含化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偏差。近年来,我国化学教学论硕士点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了大批的化学教学论的研究者,提升了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学术价值。然而,由于该硕士点一般设在高师化学学院(系)中,即教育专业的学术性置身于非教育专业群体里,化学教学论硕士点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缺少开放的心态。化学教学论硕士课程设置陈旧,任课教师的安排过于考虑本学科组的教师的课时,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有的化学教学论导师勉为其难地应付,教育研究方法训练不足。导师研究能力的不足,怎能转化成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呢?以至于学生毕业后不知道如何做研究。

3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必然转换

一种理论的形成总是依托于一定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变了,其理论体系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化学教学论要想建构起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就应该转换自己的研究范式。

3.1实现由“移植”研究转向“本体”研究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与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化学教学实践,并且在化学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它是决定一般理论能否跟化学教学实际全面地结合,影响化学教学实践质量的一门重要学科[2]。从一般理论与化学教学论的关系可以得出,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如果完全抛开一般理论,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所以,化学教学论研究中,移植和借鉴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理论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移植和借鉴不是生吞活剥似地给多姿多彩的化学教学实践套上一层美丽的外衣,而是渗透于化学教学实践的田野之中,是对原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如在移植系统科学研究时,有的简单套用自然科学新术语(如“耦合”、“涨落”、“自组织”),不求甚解,泛泛而谈。我们在移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时,一定要探明其运用的范围、条件和适用性。我们应努力使方法成为客体的对应物,成为对象的内在灵魂。不是用方法来规范对象,而是由对象决定方法,这应是化学教学论研究和改造的基本前提。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论研究中,我们已做了大量的移植研究,这对化学教学论理论体系来说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这种意义性是以丧失本学科的特征性为代价的。为了摆脱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困境,就要改变或改造其外在的“移植”研究范式,转向对化学教学内在的“本体”研究,要实现化学教学论的“本体”研究,直面于真实的化学教学问题,是其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例如,如何执行化学新课程标准,如何选择化学教科书,如何确定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实现化学探究性教学,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化学选修模块等,是一线化学教师们非常关注的,也是化学教学论研究不可回避的。化学教学论由“移植”研究转向“本体”研究时,实际上也是回归化学教学课堂生活本身。它应该追寻“实践哲学”的指引,以探询“实践之知”为己任。这种回归化学课堂教学生活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回归—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现实的“生活世界”不同于抽象的“理念世界”,它是化学教学论必须给以关注和理解的。这是因为“教学理论只有扎根于‘教学生活’,教学存在的根源才能被解释,理论探究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意识和教学行为,才不至于远离我们的生活和目的,丧失对实践的必要性。”[3]

3.2实现由“演绎”研究转向“归纳”研究[4]

对任何一个从事某项研究的研究者而言,研究的方法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需要经常反思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较好地回答研究的问题?使用的研究工具是否具备足够的信度和效度?收集的数据是否支持获得的结论?[5]不可否认,演绎研究与归纳研究都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在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过程之中,演绎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化学教学原则、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评价等问题都是从教学论中演绎而来。这种演绎屏蔽了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征性,它既无哲学根基,也缺乏理论基础,更无逻辑起点,弊端是明显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转变其研究范式,把目光投向化学教学事实和化学教学改革实际,掌握来自实践的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实证—实验”为基础的归纳式研究,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抽象。这样形成的化学教学论,才能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品性,又有强烈的实践情怀。

这种归纳研究是基于调查、观察、实验等实证研究。它有如下2种基本模式[5]。

质的研究:本________(探究的策略:人种志、个案研究、或其他)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理解、描述、发展、探索)________(研究地点)________(对象:个人、团体)________的(某个特定的现象或事情)。

量的研究:本________(实验、问卷调查)的目的是________研究(研究地点)________(研究对象)通过控制________(控制变量)________(比较、检验相关)________(自变量)与________(因变量)来测试________(某个理论、假设)。

在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中,化学教学论研究者要像人类学家一样进行“田野”工作,深入化学教学“场域”中体验、观察、认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对化学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理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长吉.教育评论,1999,(2):45-47

[2]吴俊明,杨承印.化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郭晓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0-76

[4]孟庆男.课程·教材·教法,2005,(5):31-35

[5]邓猛,赵振州.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1-6

Discussion on the Shift of Research Paradigm of Chemistry Didactics

LIU Yibing

(College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Guangdong Province,524048)

AbstractParadigm is a standard formed by researchers who hold the same research belief. It has the common problem domain and the basic frame, ideas and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 The defects of research paradigm of chemistry didactics exist, and the reasons are various.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hemistry didactics may shift form transplant research to reality research, from deductive research to inductive research.

Keywords chemistry didactics,paradigm,positive research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范式 转换 化学 教学 研究
上一篇:浅析《读通鉴论》中的冯道形象
下一篇: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