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究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3 17:00:04 点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教育改革已经逐步从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过程中。本文以南昌工学院为例,研究了《大学物理》校本教材的开发的思路与实践过程,从与本科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视角来对教材开发的探究,最后整理了开发过程的经验和有关思考。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校本教材

一、前言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工科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载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教材是授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材料,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学物理》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传统的教材,其内容包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相对论等章节,这些内容不论从广度上和难度上都不适合民办高校物理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的学习。为了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我们应根据专业来选择授课内容、合理化授课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究开发与专业对接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校本教材的方法,该校本教材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专业课学习做铺垫,达到学校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二、理论思路与实施过程的研究

本文以南昌工学院为例,为探究开发与专业对接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校本教材,我们申请了相关的校级课改项目并已立项,现将开发校本教材的思路与实施过程总结如下:

首先,采用实地以及网上调研等方法掌握各工科专业所需要的大学物理知识。

实地调研主要以南昌工学院为例,学校有设置工科类课程的二级学院包括: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项目组成员分成三组对以上三个二级学院进行分别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教研室主任和一线的教学教师,找出与其专业对接的物理知识章节及要点。调研结果显示:根据专科课程的内容的特点,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机械振动等知识为专业课主要内容讲解。

网上调研主要以通过学校官网、网址以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调研活动,我们调研了近年来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包括了开课的内容的选取,大部分民办本科学校也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侧重讲解、筛选、提炼等。

其次,制定与学校工科专业对接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教案等教学文件。

调研结果显示:早前南昌工学院物理课程主要内容是力学、热学、电磁学、机械振动等;其他本科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主要以力学、热学、电磁学、机械振动、波动等为主要内容讲解,不同学校侧重点各有不同。然而,南昌工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共64课时(48课时理论+16课时实验),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对知识点的筛选力度较大。

考虑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以及有限的课时等因素,《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上设计情况确定为:(1)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质点运动学(12课时)、质点动力学(20课时)、刚体(16课时);(2)建筑工程学院:质点运动学(14课时)、受力分析与质点动力学(16课时)、刚体运动简介与机械振动简介(18课时);(3)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质点运动学(14课时)、静电场(20课时)、稳恒磁场(14课时)。根据以上知识点的设计将相应的授课计划、大纲以及教案整理出来。

再次,对新制定的教学材料进行授课及授课的反馈,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目前考虑到知识的全面性的同时要求与专业课斜街,根据新制定的教学文件,2017年上半年教师对2016级本科新生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三个二级学院的课基本较平稳有序开展。但是,部分教师们提出与专业对接时对接的专业性知识较强(建筑工程学院的物理课程体现的较为明显),讲解过程过渡的连贯性不够,有时候讲解过程变成了专业课教学,而且学生接受能力也一般。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在制作教学文件过程中对细节考虑还是不够,过渡较为生硬,过渡时物理与专业课间的跨度较大。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认真分析物理知识点与专业课间的斜街点,做到要点准确对接即可,不需要讲深入的专业性知识。

期间,物理与化学教研室一起共同着手编写《大学物理》校本教材。由于时间的关系,以及对与专业对接时的局限,我们暂时只编了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基础电学、静电场以及热学等六章内容。于2017年8月,物理和化学教研室教师协作编成的《大学物理基础教程》第1版正式出版。

最后,再次修改制定的教学材料,尽量达到与专业课衔接的目的。

根据对新编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际授课情况,对本科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改革有了新的问题。根据前期调研统计结果:民办本科院校对物理课程的授课大多是开设两学期,共100个课时左右。相比之下,2017年上半年试行期间的《大学物理》课时课时量较少。

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学校领导批示,物理教研室将之前的《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分解为《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课时为期一个学期。物理课程的总课时也由之前的64课时,调整为《大学物理》课程为64学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16学时。考虑到课时量的增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等因素,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有了新的想法:扩大授课知识面,将《大学物理》中的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静电场、稳恒磁场、振动与波、光学等所有知识的重要原理进行提炼授课。

2018年上学期,我们对2017级新生的《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授课。期末总结表明: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授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侧重点。比如:建工学院和机械学院还是应以力學为主,电信学院以电磁学为主等。预计2019年3月,既与专业课衔接紧密又知识点较为全面的《大学物理》课程进入试行阶段,2019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全面的且与专业斜街的的《大学物理》校本教材的编写。

三、总结

我们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反复修改教学材料,最终确定了《大学物理》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阐述了《大学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究过程,文章内容可以为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龚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的探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考[J]. 教育, 2016,10:226-226.

[2]付喜,朱湘萍,唐耀平,陈阳.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9(5):21-22.

推荐访问:校本 探究 本科 院校 教材
上一篇:库仑定律的产生及适用条件分析
下一篇: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试题命题思路的几何内涵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