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2 16:50:04 点击: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来开展猪生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从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等入手,探讨和总结了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意义和模式,探索了猪生产学双语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成效。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0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突飞猛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对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认识

1.1 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英语应用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1]4号和华中农业大学农教[2001]255号文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精神,改变教材滞后的现象,紧跟学科前沿,《猪生产学》课程组引进和使用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物科学人才奠定基础。

1.2 先进性

双语教学体现了外语语言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它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双语教学是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利用语言环境的完备性和学习过程的连贯性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更合理、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明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注重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从双语教学中受益。同时,在引进外文原版教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外文文献掌握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积极开展研究性、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领学生接触国际前沿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

2.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猪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着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解决养猪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猪的生物学、营养学、育种学、养猪设施管理、疾病防制、市场分析和财务分析等理论和知识综合运用于养猪生产和管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现代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注重师资建设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注重培养一支能力突出、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有较强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一年以上。课程组教师在出国留学期间,除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还参加了国外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的学习,对国外大学的课程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目标和手段等均有较好地了解。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均发表过英文书写的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等,并多次担任口译等任务,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和开展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3 加强教材引用

《猪生产学》引进了最新英文原版教材《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ig production》和教学参考书《Farm animal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同时,课程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国外大学同一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如美国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Swine Production Course;Kansas university-Swine Science(ASI535);Swine Management-ANSC 443 Course at Purdue University等。此外,还利用各种声像资料、图片资料和数据表格来丰富教学素材,扩充教学资源,从而保证了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学科前沿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

2.4 优化课程内容

《猪生产学》是一门涉及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和家畜环境卫生等多项内容的综合课程,是进行养猪科学研究,开展养猪生产所必需的课程。本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删去了交叉重复的内容及繁杂的知识点部分,实现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加强整合,使课程内容安排更合理,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一方面注重反映基础理论如何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不仅介绍和反映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和生产方式,而且注重反映国外养猪业的状况,包括生产的组织方式和规模、生产设备和设施、技术和产品,并进行比较。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按照猪的生理特点,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构建应用型课程构架。

2.5 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组创建了测验演示模版(The Blank Quiz Show Review),制作了多套测验题,用新颖方式组织学生复习和测验。电子教案内容安排合理,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教案画面简洁、醒目。在授课过程中,课程组积极改革授课方式,变讲解式为互动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任课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缩短双语教学方式带来的不适应期,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如在章节内或章节结束后,穿插复习内容;用图片等实物加强对术语、概念的理解;用问答、小论文等方式布置作业,并记入平时成绩。此外,还提供了许多国外著名大学的网站和网址,拓展学生学习时空。

2.6 强化实践能力

课程组倡导研究性学习,将实习环节与理论课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实验和实习中增加了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调查和积累数据,从育种、营养、管理、工艺、设备和疫病防疫等各个角度入手,并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分析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的生产和经济水平状况,并有根据地提出解决方案,使其经济效益提高10%(必须有方案及根据)。显然,提出这种目标后,学生实习期目标更明确,对学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积极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在最后撰写课程报告时,部分学生不仅请教任课教师,还向其他有专长的老师请教,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与体会

在课程组的努力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几轮改革实践,《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显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具有较高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该课程的内容,并运用学会的英语专业术语与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更有一些学生倾向于在上课时直接运用外文原版教材。一些基础较好、学习认真的同学甚至可以参加研究生的Siminar或专业方面的国际会议,英语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组认为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较好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个别英语底子差或是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只有通过课下自学汉语教材或用汉语寻求老师的帮助才能学会知识点,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唐铁军.关于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6):59~62.

[2]刘晋霞.《汽车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建设研究[J].高教论坛,2010(12):73~75.

[3]朱志伟.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思考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7~78.

[4] 曲桂贤.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5):73~74.

[5] 晏秋.对我国高校实行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高教探索,2007(6):16~17.

[6] 韩乐,高文华.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2~23.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双语 实践 课程 生产
上一篇:布拉氏酵母菌对菌群失调樱桃谷肉鸭的修复作用
下一篇: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