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探究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0 11:05:14 点击:

摘要: 价值是自由的实现。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对于某种价值的特殊追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以就业为迫切要求的现实状况,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局限于停留于表层的工具性价值观,很难上升到深层的目的性价值观层面。文章探究了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定位的因素和突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的策略。

关键词: 价值取向;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26-02

1 价值及价值取向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是存在于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的范畴性规律性本质存在。价值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人创造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价值的核心本质内涵是自由人。人本身是价值的根本对象,人即价值本体,人的行为即价值源泉,人的发展即为价值结果。整体地说,价值就是自由的实现。

价值取向指的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某些价值观被个体选择并为个体所认同而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是决策判断的两种前提,说明了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关于价值取向,有许多分类方式。比较有影响的是心理学家罗奇(M·Rokeach)的分类。在其名著《人类价值的本质》(1973)一书中,他把价值取向分为两大类:表层的工具价值和深层的目的性的终极价值。工具价值反映人们对实现既定目标手段的看法。终极价值则反映人们有关最终想要达到目标的信念。[1]前者是为了达到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后者表明了一种工作利益倾向。

2 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维度比较

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当前中国高校轰轰烈烈地开展。校园文化被认为囊括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校园硬件设施和校园软环境。无论怎样分类,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对于某种价值的特殊追求。在目前价值急速转型的过程之中,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意义非凡。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认为: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价值系统,其任务非简单地创造一种物的价值,而是要创造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价值,而且使这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价值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中,并通过他们的价值追求去创造社会的、国家的和民族的价值。教化育人和环境育人是大学发挥其价值功能的途径。通过这两种途径,大学生使自己以前所受的全部教育得到专业性总结和革命性提升。并通过学科专业的定向,大学完成自己的使命——培养完整的、成熟的、能够独立自主从事活动的主体。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组织,大学通过汇聚高层次人才和组织高层次科教活动,构成了社会高端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大学又通过培育高层次人才,出高层次科研成果和开展高端文化建设而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对于社会高端文化的建设,也是对于先进文化价值的选择。[2]

欧阳教授所论是基于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高校,其教育包含精英教育和普泛教育,此类大学往往以学科教育为主线,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学科本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其办学是封闭的,教学体系是学科型的。从“培育高层次人才,出高层次科研成果和开展高端文化建设而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之“三高”不难看出,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高校价值取向是传统的“象牙塔”式的,表层的工具性价值观和深层的目的性价值观兼而有之,并且更倾向于在工具性价值观实现基础上的价值的提升,重视价值取向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推崇最终目标信念的达成。

相比较于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录取分数低、教育资源配备低,“三低”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以专用技术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凋教育教学过程的“专业本位”,注重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转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其办学是开放的,教学体系是技术型的。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一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首先是表层的工具性价值观。市场、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就是就业,功利性目的非常强,倾向于实际可用的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以就业为迫切要求的现实状况,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局限于停留于表层的工具性价值观,很难上升到深层的目的性价值观层面。当然,这恰恰也就是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本质区别。毋庸置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价值取向。但表层的工具性价值观和深层的目的性价值观并不是矛盾的,而是递进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实现工具性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深层的目的性价值观,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更臻完美。

综上所述,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维度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为主要彰显大学作为高端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的性质与特点;个性是各个大学的学校特色与风格。总体上看个性受制于并服从于共性,但个性丰富了共性,使共性更加多彩和厚重。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大多建校历史悠久,以其特色与风格影响和引领着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进而代表着一定的国家、民族与时代。而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创设出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而为共性增光添彩。

3 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定位的因素

3.1 高职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当前,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工作。这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适时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为高职院校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质特征对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培养既有专科学历文凭资质又具有职业技能优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是支撑我国现行产业经济实际运行的主体,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各高职院校在做好普通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的同时,还应顺应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发展趋势,以更为灵活的机制,更为开阔的视野,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3.2 领导的视野和水平 大学领导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越正确越充分,越具有世界性眼光、创造性、神圣性和前瞻性,校园文化建设就越彰显特色,独具魅力,其价值取向也必然是明确的、影响深远的。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有优秀而深厚的学术和专业背景,应当是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大学精神的领悟者,是实现大学理想的创造者,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

3.3 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 教学质量依赖师资队伍。师资力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教师队伍的素质、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决定了大学的水平和位置。用公正、公开的人事评聘制度,公正、客观的学术水平评估制度来造就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以学术主导而非行政主导。香港科大校长、国际着名应用物理学大家朱经武说———一流的大学就是要用一流的老师教出一流的学生,再让一流的学生造就一流的社会。[3]现在大学的教师是老中青兼容并包,各有优势和缺陷,必须随着新时期大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时代知识体系和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发展完善自己。

3.4 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元价值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培育英才 大学生既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必须依托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能够为他们接受和认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是80’后和90’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拥有优厚的生活与学习条件,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想解放,可塑性很强。但社会价值的多样化发展、核心价值的不够鲜明、主流价值取向的不够突出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突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的策略

4.1 保持核心价值,倡导主流价值 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取向,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塑造完整的自由的人本身。要求培养目标具有大爱之心,爱地球爱人类爱国爱己;并建立责任体系、诚信体系。倡导主流价值。主流价值表现为核心价值的具体实现,遵循科学价值取向的维度——社会性、科学性、可行性和超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基础价值取向(职业取向)——谋取个人和公共利益最大化;根本价值取向(公正取向)——维护社会公正;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

4.2 教化育人和环境育人并重 高职院校大多都是年轻新兴学校,配备了新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设施,有的是全新的校园,硬件建设很到位,校园物质文化发达,但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功能完善,环境宜人,使大学生身心愉悦,但这只是育人的一种途径。大学校园更应是高度人文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人文氛围,具有足够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有利于大学师生发展自己的科学素养,提升人文品格。大学校园文化应当是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和谐与统一。

4.3 以积极开放的视野和态度引领学生价值取向 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流、融合,同时也矛盾、冲突。大学生因此会困惑迷茫。高职院校的价值观教育不能回避矛盾,不能封、堵、压,不能僵化教条,必须正视并且主动解决问题。思政部、校园网络、电台媒体和校园论坛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激浊扬清,揭露、批判反动文化、消极价值观念;吸收多样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观念,扩大主流文化的统摄和覆盖领域,让核心价值观念被更多大学生接受,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罗奇.人类价值的本质(1973)[M].(M·Rokeach)http://baike.baidu.com/view/1151623.htm.

[2]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湖北:高等教育研究,2008,8,(8)29:6-10.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推荐访问:探究 校园文化 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
上一篇:物理“难”学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思维能力为主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