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随机对照观察

来源:对照材料 发布时间:2023-01-09 12:10:02 点击: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58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比分析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眩晕患者58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85.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缺血 眩晕 纳洛酮 丁咯地尔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6-010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5年3月~2007年3月间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的诊断标准的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58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伴高血压者26例、糖尿病者8例,冠心病者10例、高粘血症者19例。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0.32±9.54)岁;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0.12±8.28)岁。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伴随病、治疗前TCD,血液流变学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及梗死。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给纳洛酮注射液1.2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给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维脑路通注射液0.4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伴发病除用原降压、降糖等治疗外,不用其它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1.3 检查方法:

采用XX型TCD检测仪探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及舒张期末血流速。采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粘度高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g)

1.4 主要观察指标

眩晕症状判断评分[1]:无头晕、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0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2h,轻度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1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在2~6h,评2分;眩晕每天发作累计时间>12h,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3分;持续性眩晕并且不能睁眼,并完全需卧床休息,评4分。

1.5 主要结局判断标准:

用药第三天与第七天评定2次 。完全缓解:无眩晕症状发作,TCD恢复正常;显效:评分减少3~4分,TCD改善60%以上;有效:评分减少1~2分,TCD改善40%以上;无效:评分无变化或增加。TCD改善40%以下。[2]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AKx-D]±s表示,t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

治疗组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6.4%,大部分患者(75.3%)在24 h内起效,72 h内有效率达93.7%;对照组27例,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起效时间及总有效率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的β-内啡肽免疫活性增高,纳洛酮为广泛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拮抗作用可使脑血流量增加,减轻脑灌流损害。β-内啡肽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纳洛酮可对抗β-内啡肽,重建前列腺素对微循环的调节,保持PGI2/TXA2平衡,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此外,纳洛酮尚具有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拮抗膜脂质过氧化、促进细胞内环磷腺苷合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脂溶性高,能迅速分布全身,易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故起效快,于防治缺血性神经损害有积极意义[2]。盐酸丁咯地尔的药效学特性主要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1及α2受体而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供,其次也具有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而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轻微的钙离子拮抗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等症状,且与一般血管扩张药不同,不具有脑内盗血现象与再灌注损伤,故不会出现病情恶化与加重。[4]此外,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纳洛酮,可减少纳洛酮对高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不利影响。因此,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起效快,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 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附69例分析[J].山东医药,1993,(9):9~10.

[2]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检测[J].河北医学杂志,2005 年 5 月 ,第 8 卷 ,第 5 期.

[3]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随机对照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 年 8 月 第 3 卷,第 16 期.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症状加重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8月 第5卷 第16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基底 缺血 对照 眩晕 动脉
上一篇:阻燃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下一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研讨

Copyright @ 2009 - 2024 优泰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泰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9201876号-1